四問電話卡實名制:如何衝擊電訊業?侵犯隱私嗎?數據庫會被誰利用?


  •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206-hongkong-simcard-registration/

    穿過眼花撩亂的窄道,深水埗鴨寮街一帶的排檔,掛滿五顏綠色的電話儲值卡。「再不買,怕之後被搶購一空啊!」戴眼鏡男子一口氣買了四張卡。在香港街頭攤檔以及71、OK便利店等,長期以來都可以不記名購買這類電話儲值卡,這也俗稱「太空卡」,花費數十元至一百多元,就可以打電話和上網。

    1月29日,香港政府突然宣布將展開電話卡實名制諮詢,新規要求市民必須登記姓名、出生日期、身分證號碼、提交證件副本才能購買電話卡,而且不論個人或企業用戶,均只能在每間電訊商登記三張卡。

    深水埗檔主李小姐銷售電話卡逾10年,受到肺炎疫情打擊,外遊卡滯銷、旅客客源急跌,這一年來生意額跌幅過半。她憂慮實名制後,人們怕麻煩,會再流失本地客源。「其實政府知不知道儲值卡對普羅大眾有什麼用途?不要一味只說是用來騙人。」

    李小姐指,儲值卡平日的客源多是長者、外傭、基層學生等,一些基層市民不希望和電訊商簽署綁定固定合約,平常購買不記名便宜靈活的儲值卡。 斜對面一個檔攤,帶著孩子來買電話卡的陳太對端傳媒表示,孩子因疫情而要留家學習,要買數據卡來上網做功課。「家中沒有寬頻上網,」她苦笑道。

    此次電話卡實名制的諮詢,僅僅為期約一個月,至2月28日結束,亦打破港府過往政策諮詢期一般進行3個月或以上的慣例。在近年的政治高壓氣氛下,公眾亦憂慮電話卡實名制會侵犯隱私,讓警方或國安部門更容易追蹤特定市民的電話語音,網絡活動和電話聯繫人。反修例運動期間,不少參與運動的香港市民都會使用不記名的「太空卡」。

    香港的電話卡倘若全部行實名制,對於目前的電訊市場、個人隱私會帶來什麼衝擊?打擊犯罪和保障隱私方面,又如何平衡?除受影響市民、儲值卡檔主外,端傳媒也採訪兩名資訊科技界專家,同時整理有關通訊與隱私權的組織報告,嘗試一一解惑。

    alt text

    問一:為什麼原來電話卡不用登記?新政策會給市場帶來什麼衝擊?

    目前香港的電訊市場,分為「設施為本」及「服務為本」的電訊商。前者擁有無線網絡和頻譜的基礎設施,目前有四大公司,被稱為「行動網絡業者」(MNO),包括3香港、中國移動、數碼通及香港電訊(HKT) 。

    後者被稱為「虛擬網路供應商」(MVNO),這些公司會向四大公司租用通訊服務,再一一制訂自己的數據及話音通話套餐,以更靈活的方式販賣儲值卡給消費者。在MVNO中,有中國電信、聯通、香港寬頻等大型企業,也有Lucky Sim、IMC、GlocalMe等中小企業。例如,聯通租用的是3香港的網絡,Lucky Sim租用的是香港電訊旗下公司CSL的網絡。

    四大公司以及大量虛擬供應商,目前加起來有30多間公司,大家都有生產不記名的儲值卡,可在香港不同店鋪購買。這個充滿競爭的市場,源於2006年電訊局進一步開放市場政策,規定更多服務營辦商能領取牌照,透過租用四大公司的頻譜,銷售儲值卡。在此前十多年,港府並未提出考慮推行實名制。

    公佈諮詢文件後,於深水埗鴨寮街的攤販隨即表示擔憂,他們日後是否亦需要負責登記客戶身份的工作。香港政府通訊事務總監梁仲賢接受媒體訪問時則稱,一般商戶和攤販不必即場登記個人資料;當實名制落實後,用戶啟用電話卡前,需要透過網上向電訊商實名登記,方可正式使用。

    alt text

    2021年2月1日深水埗,排檔出售的香港電話卡。攝:陳焯煇/端傳媒

    這意味著,倘若推行實名制,電訊公司需要建立個人資料數據庫。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端傳媒表示,這將大大增加不少中小型企業的營運成本。

    方保僑指,個人資料數據庫的成本視乎質素而定,若要加入精準的識別身分證功能、保安系統等,索價可達十萬至百萬不等,大型MVNO如香港寛頻、和記電訊等擁有大量資本或較高端技術,負擔起來也不便宜,而小型MVNO企業一般規模僅十數人,「這麼大的成本,它們可以轉嫁到哪裡?」

    資訊科技界工會亦在港府記者會後的翌日,促請政府撤回建議,批評政策會窒礙香港的創科發展,特別是限購三張卡的建議,指出每個物聯網開發員平均需要4至5張儲值卡。工會指出,這將阻礙創科人員測試及開發系統時的工作流程,引致項目的研究成本增加,甚至因缺乏足夠安全測試,導致系統出現漏洞,危害網絡安全,長遠導致科研技術滯後。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其後在社交網站回應稱,電話卡實名登記制度只規管人對人溝通的儲值卡,不限制用作機器類型連接(M2M)的儲值卡,或物聯網工程所需的卡量。

    軟件工程師、資訊科技界特首選委黃浩華對端傳媒表示,在機器測試以外,業界人士通常因工作需要,可持多達六至七張卡,而以公司名義登記,現時每間電訊商也只可限購三張,亦要花費資源向逐間供應商登記。

    方保僑表示,港府這次諮詢倉促,2018年通訊事務管理局曾就取消公用電話亭諮詢,該諮詢長達18個月,如今1個月的諮詢期實在太短,政策尚有很多疑問未釐清,例如,政策沒有清楚註名是否建議數據(即上網)或話音類別的儲值卡也一拼納入實名範圍,「扣除新年假,只有三個星期,業界、消費者沒有足夠時間反映。」

    alt text

    圖:端傳媒設計部

    問二:電話卡實名制可能帶來哪些私隱問題?還要進行人臉識別嗎?

    宣布啟動諮詢程序的記者會上,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實名制登記的資料平日存放在電訊商,但警方可以在有法庭手令或「在迫切及緊急情況下」,要求電訊商提供個人資料,但沒有具體回應何謂「迫切及緊急」,抑或涉及哪些嚴重罪行。

    黃浩華指出,「它沒有明確界定,例如是否在人命傷亡或大型醫療事故下才會使用這權力。有市民擔心『迫切和緊急』等於國安法,大家是會害怕的。」他特別憂慮新聞工作者的隱私會遭受威脅,變相損害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他舉例指,若記者以報館名義向電訊商登記,很易被警方追溯到電話號碼,而政府憑藉實名制杜絕了「太空卡」,也很難保護匿名受訪者的身分。

    黃浩華亦憂慮,單是透過電訊公司的通話紀錄已能追蹤到日常聯絡人,「就算不截聽內容,他(警方)都知道你和什麼人聯繫, 這其實是會令人恐懼。」

    「社運人士就更加敏感,」黃浩華續指,現時執法部門對大批民主派人士進行抓捕,即使被拘留48小時後保釋,他們的手機都被沒收,個人資料有洩漏風險,「透過這個過程,會否連累到更多朋友,遭受不必要的騷擾呢?這也令人憂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官方早於2017年宣布電話卡全部完成實名制登記,於2019年再援引《反恐怖主義法》,要求新登記手機服務的用戶通過「人面識別」以核實身份,電訊商亦需要儲存人臉識別的資料,令手機電話號碼進一步與生物特徵綁定。邱騰華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及會否效法大陸做法,他回應指,目前港府沒有諮詢建議以外的計劃。

    alt text

    2021年2月1日深水埗,人們在排檔𥚃看手機。攝:陳焯煇/端傳媒

    邱騰華表示,全球有達155個國家或地區已通過了電話實名制,政策只是與它們看齊。端傳媒翻查資料,目前確實有不少國家已經推行電話卡實名制,在亞洲地區尤其較多,而兩岸四地中,中國大陸、澳門、台灣已經實行電話卡實名制。

    2019年年底,澳門政府援引《網絡安全法》開始推行實名制,即使是法律生效前已在使用的電話卡,也必須在180天內完成實名登記,否則該卡將被停用。

    不過,英國、美國等民主國家至今沒有推行相關政策,同時,在歐盟地區,至今有約一半國家推行實名制,但一直引發爭議。

    alt text

    圖:端傳媒設計部

    問三:被登記的個人資料,多大程度上會被政府部門獲得並利用?

    問題或主要在於,被電訊商登記、儲存的大量個人資料,又會多大程度上被不同的政府部門獲得且利用呢?

    聯合國言論自由問題的專家在2015年就曾向人權理事會提交一份研究報告,倡議各國政府應允許「網絡加密法」(strong encryption),保障網民能自由及安全地表達意見。超過二十個國際組織如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亦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遞交聯合聲明,促請各國政府保障身分保密權,包括允許加密技術的應用、只批准有法庭手令的情況下才能解密個別人士的資料,其中更強調消費者申請網絡或電話儲值卡時,電訊商盡量不須要用戶披露大多個人資料。

    英國的網絡倡議組織私隱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亦曾就部分國家落實儲值卡強制實名的立法趨勢作出研究,批評政府透過建構大規模通訊數據資料庫,令執法部門更容易在不穩的政局下,追蹤及監控市民,個別人士的電話號碼更可能會連接到投票或健康資訊等。私隱國際亦指,在局勢混亂的國家,這些系統能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維權人士、特定政黨或族裔的人亦有同樣機會(equally likely)受到監控。」

    alt text

    2019年8月10日,將軍澳一名正在使用電話的男子。攝:林振東/端傳媒

    中國大陸現時有大量社交平台、網購平台,均要求用戶以電話號碼登記才能使用。黃浩華表示,若未來登記任何網絡帳號,都需要使用電話登記,而電話又會聯繫上個人資料,「就等於所有網絡註冊都不是匿名的。這是另一個危機。」警方只需通過電話號碼,即可知道用戶的網絡足跡(digital footprints),從而得知用戶到訪過哪些網頁。

    自反修例運動後,香港電訊和網絡營運商似乎越來越多受到來自執法部門的壓力。一個月前,香港警方引用港區國安法,要求網絡服務供應商封鎖「香港編年史」網站。由於封鎖的權力來自國安法,不涉法庭程序,有關網站將被永久封鎖。

    一開始你習慣了給人禁域名、或者有條款的存在,再然後慣了電話卡實名制、安心出行,之後慢慢一步步來,之後所有數據庫會連在一起呢?這是挺可怕的。

    黃浩華

    黃浩華續指,管理「.hk」域名的香港互聯網註冊有限公司(HKIRC),亦在禁網之後的一星期,在原有域名政策上,新增了一項《域名註冊合理使用政策》。文件列出審查域名申請的標準,包括不能「違反公共利益(包括但不限於擾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運作)」,亦提到不能「鼓吹暴力」、「煽動犯罪」等字眼。文件訂明,HKIRC有權立即、臨時或永久取消域名申請,亦會將資料轉交給香港警方或是其他執法部門。

    黃浩華指出,這一兩年香港的網絡自由逐步收窄,「不知不覺,你就會習慣。一開始你習慣了給人禁域名、或者有條款的存在,再然後慣了電話卡實名制、安心出行,之後慢慢一步步來,之後所有數據庫會連在一起呢?這是挺可怕的。」

    問四:實名制能有效防止罪案嗎?隱私與公共安全之間能否平衡?

    香港保安局副局長歐志光在記者會上強調,實名制政策是為了打擊電話騙案。他表示,不少不法之徒透過匿名的儲值卡進行電話騙案、科技罪案等,而使用這些俗稱「太空卡」的騙案比率高達9成。

    方保僑從事資訊科技業及電訊業多年,他指出,現時很多騙徒已不是用電話卡犯案,而是改以虛擬的流動應用程式,例如模擬網絡電話VoiceoverIP(VoIP),甚至用一些程式來改變來電顯示,偽裝成內地公安、入境處或用戶熟悉的私人電話號碼。

    「不是沒有了太空卡後,就沒有了電騙,這些電騙仍然存在,只不過以其他形式出現。」方保僑指出,即使中國大陸推行實名制之後,在網購平台上,仍有不少預先登記的儲值卡出售。

    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為例,在2018年,日本政府因詐騙案損失高額款項,在該年迅即落實話音儲值卡實名制,警方可以執法理由,直接要求提取用戶個人資料。惟日本警衞廳資料顯示,仍有不少騙徒改以電腦程式犯案,2019年的因詐騙案而損失的金額更每日仍高達約一億日圓。

    除了成效存疑外,在歐美國家,電話卡實名制亦不時引發保障公共安全及隱私權益之間的爭議。根據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在2013年的報告,現時並沒有實質的證據證明,推行電話卡實名制可以防止罪案發生。

    alt text

    2020年11月16日,中環過馬路的人群。攝:林振東/端傳媒

    不過,不少國家近年均認為恐襲風險增加,一些民主國家亦開始推行電話實名制。例如,自2016年起,德國政府表示需要提防恐怖襲擊威脅,一口氣改動了9條法規,強制要求用戶購買電話卡前,需出示身份證明文件作實名登記,引起公眾對侵犯私隱及言論自由的疑慮。2019年,網絡權益倡議者及歐洲議會成員Patrick Breyer把紛爭帶上了歐洲人權法庭。

    《歐洲人權公約》訂明,「私人及家庭生活、其家庭以及其通訊隱私」的權利與自由必須受到尊重,若政府或執法部門要作出規限,則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及「為民主社會所必需」。

    2020年1月,歐洲人權法庭接納德國政府說法,即以實名制維護公眾安全及保障他人的權利及自由,屬合理目的,裁定德國沒有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的私人生活權。法庭指,只收集姓名及地址不算高度侵犯隱私,該政策列明哪些政府部門可因執法及國家安全理由索取數據,並明確列出執行什麼功能的政府機構可另外提出書面申請,認為已有足夠機制,可防止濫用權力。

    問題最終指向,被收集的數據庫是否被法規所保障,以避免被公權力濫用,而香港在電話卡實名制問題上,是否能做到這點,目前仍讓市民憂慮。

    (端傳媒實習記者葉潔明對文本亦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