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辱華反而建構出人人辱華的真實世界


  • 豆瓣突然通知我有一則很久之前的動態因不符合社區規定而刪除。
    由於很久沒在豆瓣發文,
    也忘記註冊郵箱的帳密,
    因此無法找回那則動態,
    也就無從得知究竟哪句話辱華被刪。
    我冥思苦想數日試圖回憶內容,
    忽然發現原來自己在不斷回憶各種辱華字詞組合。
    這件事真的令我感到非常有趣。
    想起Kenneth Gergen說社會建構來自對話的過程。
    當語言精確描繪這個世界,真實即存在。
    真實來自社群關係。
    維根斯坦認為詞語透過同樣的途徑獲得意義。
    因此小粉紅愈是極力避免支國被辱,
    就愈會建構出一個渾身G點的支國。
    原因就在於:
    辱華這個「問題」原本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事實,
    而是支國首先在詞彙上建構出一個具有辱華敘事和不辱華敘事之分的世界。
    從此以後,每個說中文的人若想在牆國內PO文都被迫要先知道哪些字詞會辱華。
    經過自我審查之後再PO出「純淨」「不辱華」的文章,
    實質上他們必須要先知道一切辱華詞彙,
    在心中徹底辱華一遍之後,
    再過濾掉一切辱華之可能性,才能發文。
    也就是說支國網路嚴格審查辱華言論,
    反而會培養出一大批深知如何辱華的人群,
    不管你是小粉紅、反賊,還是歲靜,
    日久必然都對如何「精甚辱華」這件事瞭解到入木三分。
    想到這裡,不由得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