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講好香港故事 華爾街日報金融版評論家:香港重新開放也一樣失敗


  • https://www.facebook.com/HKReaderXWriter/posts/pfbid08meXzo8j8fKEnDpzPnHpBPA6dvPuAVR1RJZPt2SAJw393QibQLHDUKkoyvzw9Yxdl

    【點樣講「好」?】華爾街日報金融版評論家:香港重新開放也一樣失敗

    自從推行「0+3」入境政策,李家超便多次強調「香港回來了」。他相信重新開放的香港會比以往更有活力,將能吸引國際投資者、人材歸來,社會經濟也會逐漸復常。

    在近一週,這個口號表面上得到現實支持。香港順利舉行國際金融峰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明天也將舉行「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然而,過去兩個國際之盛行也留下陰影。

    有數名頂級金融領袖以各種理由缺席國際金融峰會,峰會的內容集中在「全球前景」多於聚焦「香港前景」,出席的領袖也沒給出實質看法和展望,相反他們避談了中國對香港造成的風險(包括清零政策並未完全消失、地緣政治緊張等問題)。

    國際七人欖球賽引起了部分外國旅客的不滿和嘲諷。有旅客投訴因黃碼而無法入場,更進入其他餐廳,表明短期內不會再來香港。能入場的外國旅客也穿上印有活像「安心出行」圖案的 T 恤,相片及新聞引發大量香港網民轉發。

    香港真的會像李家超所想般,隨著開放,重新站立在國際舞台上嗎?書生上週曾和讀者會員分享過六個重大金融參數,均顯示香港前景仍然相當不明朗(見下文連結)。

    日前,《華爾街日報》亞洲編輯兼經濟金融評論版主要專欄作家 Nathaniel Taplin 撰文直指,即使香港重新開放,也只會失敗收場;這說法完全是與李家超「講好香港故事」打對台。

    Taplin 指香港仍然是海外投資中國企業的主要停靠港,可是除此之外,香港經濟前景怎樣看都顯得黯淡無力。譬如,上週出爐的第三季度 GDP 同比萎縮 4.5%。

    Taplin 稱,自 2019 年,受到政治不穩定、國安法頒布、高房價和防疫政策等因素影響,引發移民潮,香港人口至少減少 20 多萬。

    根據書生早前引述的《彭博》數據,這四年間,香港的勞動力下降了約 6%,達近十年最低水平。香港亦正急速走向老齡化及少子化,而且這些數字將會逐年惡化。

    Taplin 提到,自 2019 年末,香港唯一實現大幅增長的行業只有金融業,但這行業也面臨「人材流失」的重大威脅,因為外國企管高層擔心未來美國可能實行制裁,以及中國加強對香港控制,都會令香港投資環境逐漸惡化,離港趨勢並不會改變。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稱,外國企業高層向它表示,很難說服他們的老闆前往香港,因為「隔離的可能性仍然迫在眉睫」;除此之外,現時新加坡的競爭力和資產規模增長也明顯超過香港,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卻沒推出任何有效的政策挽回這個局面。

    不過,Taplin 指香港最大問題不在金融業前景,而是金融業之外的行業,幾乎都陷入停滯與衰退狀態。例如香港航空和零售業可能仍要面臨清零持續一年的影響;同時,過去數年,香港作為貿易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已遭到明顯侵蝕。

    Taplin 還提到高企的房價和研發投資項目長期低迷,都令香港在科技製造業上幾乎沒有競爭力可言。雖然現時香港房價因加息而大幅下跌,日前中原地產指數更創下 2016 年最大跌幅,可是同一時間香港辦公室空置率卻正在上升。高盛預計, 明年香港房價暴跌 30%,同時香港辦公室空置率將在明年創最高紀錄水平 。

    Taplin 稱,以上一切都指向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對於不屬於銀行業的每個人來說,他們究竟如何謀生?」

    香港經濟本身已經相對單一化,加上現時政府更顧及金融和科技的政策,似乎只會持續傷害了香港經濟流動,和廣泛居民的收入。

    或許正如 Taplin 所說,香港現時還四處張貼回歸祖國 25 週年的海報,海報上寫著「穩定、繁榮、機遇」,這三個展望,頭一個實現了,但代價高昂,至於其餘兩項,尤其最後一個,前景仍然渺茫。

    李家超常言要「講好香港故事」,但現實顯示的跡象不禁令香港人問:點樣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