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频率已经降至极低,每次会上来看看还都是因为朋友发信说这上面又出啥事了。然后看过之后、尤其是看过那些龇牙咧嘴的得意洋洋之后,就会更加确信微博变得更加微博、此地变得更加如此,就更加没有愿望恢复过往在这里的冲浪生活心态了。
想起前不久参加的一次小直播,我没在这里提起过。那场节目我后来基本是采用了攻击性极强烈的方式完成的,其实非常不像我,但当时觉得必要如此。
节目是关于一个公共议题,场上的伙伴选择了be nice,而对面却咄咄逼人强词夺理。伙伴认为对方已经跌出了值得对话的范围,再争没意义;但我觉得不能这样,恰是因为这并非私人闲聊而是公共空间。我等若是不争,正在看的观众会怎样想?会每个人都能想到“他们只是高姿态”,还是会多少有人以为“所以对方的理直气壮是确有在理的”?我最后相当于是在直播上大吵了一架,但just feel it the right thing to do,是一种强烈的道德义务感驱使我完成了一次远在我习惯与舒适之外的表达。
我想,也许很多在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在言论空间都已经成这样了的如今,还在坚持表达的人,正常的人、有常识的人、有良知的人,可能多少也是带有类似心情的。那些让环境变得如此令人难受的东西,关掉卸载掉app,一时半会也不至于马上蔓延侵入你的线下生活——虽然这也是后面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但是不退的一大重要理由依然是:你还是不想把世界让给对面那些乌泱乌泱。每多一个说人话的你在,还留在这里的活人就能多一分空气,我们对彼此都有这样的意义。
然而这果然还是太难了,因为就这不是一片公正的场子啊。前阵子和朋友聊起炸号到底可以意味着什么。我想了一下,给出的答案是:这相当于你公民权利很可见的一部分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