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臻明

    https://vocus.cc/sophist4ever/5f1fc2f1fd8978000147886b

    是說過去十幾年來,談論「全球化現象」的書籍多如牛毛,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各國產業垂直分工、天上的客機與海上的貨輪不分畫夜運輸物資與人員的的時代,會覺得「世界是平的」,相信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並不令人特別意外。很多書籍也從中世紀的歷史開始,討論人類逐步邁向全球化時代的原因與發展歷程,說前幾年的榮光,是人類花了幾百年才堆壘而起的文明成就,其實並不為過。在這過程中經歷過戰爭的破壞,傳染病的威脅,冷戰的分裂,甚至是宗教價值觀的衝突,但是人類都一一克服了這些難題,迎接了二十一世紀最初二十年的光輝榮景。
    反全球化運動的示威群眾,在每次WTO開會時,都會聚集到會議現場進行抗議。
    這二十多年的榮景讓人類降低了戒心,沒有注意到其實全球化的反挫早就已經悄悄地展開,全球化拉大貧富差距的問題,早已經不是新聞。越是社會底層的勞工,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越大,富裕國家的企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出走到工資更低的國家設廠,導致這些富裕國家的底層勞工大批失業。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讓支持自由貿易的政府大失民心,許多傳統的政治人物在大選中失利,讓主張保護主義的另類候選人當選。這波浪潮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川普,他在競選時所主張的美國優先,要求企業返回美國設廠,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都可以說就對全球化的反撲。
    全球化讓企業出走到工資低的地方,導致母國底層勞工失業問題嚴重,一些財政紀律較差的國家,所想出來的辦法並不是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機會,而是繼續擴大原本就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同時為了選票考量,一視同仁擴及公務體系或老人福利,結果就是讓國家瀕臨破產。若這些國家都是獨立的個體,那影響還不會太大,但當這些國家隸屬於歐盟這個組織時,就種下了歐盟的裂痕。
    歐盟這個組織的出現,除了歷史與文化上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一種烏托邦式實驗,嘗試在消弭了邊界與關稅以後,能不能讓所有的國家成為一個共同體,不再有戰爭與隔閡,人們可以自由移動,和平共處。不過那些不負責任而瀕臨破產的歐盟國家首次讓人們警覺到,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夠履行義務,為所當為,貢獻一己之力,甚至還反過來成為累贅,伸手要求紓困。當你根本無法保證你的鄰居不會是好吃懶作的無賴時,要求整個社區組成一個不分你我的大家庭時,這樣的風險實在太高了。這也導致英國出現要求脫離歐盟的浪潮,最後不止公投通過,英國也成功脫離歐盟。
    英國脫歐以後,歐盟未來何去何從,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因為想要效法英國的國家不在少數,全球化在政體上的嘗試面臨失敗。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歐盟這種以多邊主義與國際組織來調解紛爭的模式,還受到另一個更大的挑戰,那就是中國的崛起。簡單來說,中國並不願意遵守規範,習慣以鑽漏洞、操弄遊戲規則、收買國際組織官員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在過去中國的國力還不強,野心也還不大時,問題還不那麼嚴重,但是等到中國露出想要稱霸世界的獠牙後,世界各國才驚覺,許多國際組織早就已經變了樣。
    中國破壞遊戲規則的結果,讓這些國際組織的公信力大幅降低,導致功能弱化,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WHO與譚塞德的爭議。除此之外,美國也曾經多次批評負責國際貿易的WTO,無法有效處理貿易爭端,要求必需徹底改革。全球化貿易方式的成熟,這些國際組織居功厥偉,除了建立起相關規則,也是解決歧見與仲裁爭端的重要方式。一旦這些國際組織的功能遭到弱化,對於全球化的未來發展將是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日前美國宣布退出WHO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批評者認為川普此舉只是將整個WHO供手送給中國,但是未來美國如果直接跳過WHO,籌組新的組織或自行展開國際援助,WHO的功能進一步受到弱化,那一個由中國主導的WHO有多少公信力,是非常令人懷疑的。


  • 川普在執政後,退出了許多條約與國際組織,雖然背後都有不一樣的原因,但也說明了冷戰前後所建立起來的世界架構與國際秩序正在逐漸崩解中。川普高舉的保護主義與美國優先,無疑是對全球化的最大質疑。目前COVID-19的疫情越來越嚴峻,短時間內也可能不會有疫苗問世,許多專家悲觀的預測,這種各國互相隔絕、限制人員流動的狀態,恐怕將成為新常態。這種阻礙人員流動的影響性,短時間內可能還看不出來,但是長期來說,一定會改變過去全球化風潮下所建立起來的世界樣貌。當然,網路通訊時代的便利性,或許可以稍微彌補這樣的衝擊,但是絕對無法完全恢復過去的榮景。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全面升級,更將成為催化劑,美國與日本政府都祭出補助,以協助美、日企業離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直接回國或是繼續轉往下一個工資更便宜的國家,建構另一條垂直的產業鏈,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最安全保險的方式還是搬回自己國內。過去Thomas Friedman曾提出所謂的「戴爾防衝突理論」,以戴爾電腦為例,認為只要兩國同樣都是戴爾電腦的重要供應廠,同處於戴爾電腦的生產鏈中,就不容易發生衝突,因為保持和平讓大家能夠賺大錢才最符合彼此的利益。在這個理論下,美國與日本補助企業離開中國,等於是在為將來的衝突埋下導火線。一旦美國成功與中國的經濟進一步脫勾,日本等盟國也效法之,則爆發衝突的危險性就會開始大幅升高。
    過去的全球化發展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曾經有很多人想像過完全沒有衝突與爭端,國家與隔閡完全消失的大同世界。但是這個美麗幻象似乎正離我們越來越遠。或許歷史的軌跡其實沒有改變,只是人類的短暫夢想,又被打回了現實。烏托邦或許未來有一天會成真,但絕對不會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