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如履薄冰,人才流失嚴重,香港須第3次轉型



  • 本港人才流失嚴重,施政報告也稱,過去兩年香港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近年本港經歷疫情、地緣政治風險、通貨膨脹,以及人才流失等問題,均令港人對經濟前景感迷惘擔憂。有學者指出,本港的經濟問題,離不開兩大原因,分別是房價、租金過高,以及經濟產業單一,兩者導致生活及公司經營成本高和減少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造成本地貧富懸殊持續上升;香港需要進行第3次經濟轉型,以創造可向上流的就業機會。

    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認為要解決現時的經濟深層次問題,除了要解決困擾市民已久的土地房屋供應短缺外,政府也需要有長遠經濟規劃,特別是產業政策。他指本港一直倚仗4大支柱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

    惟除卻金融服務外,其他3大支柱佔本港生產總值及勞動人口的比重,在過去10年均呈下滑趨勢,需要升級轉型,才能維持競爭力。

    其次,鄧坦言,香港需要第3次經濟轉型。自60年代經濟轉型至製造業為主導,90年代再轉型至由金融地產等服務業後,第3次轉型應把疫情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化危為機,聚焦包容性經濟發展,多依賴可持續及知識型高科技產業,並創造多元化及具向上流的就業機會。他解釋,多年來經濟學的研究指出,高科技研發及生產,除可增加經濟體的生產力及增長外,也可全面加強就業。

    首要多角度彌補人才短缺

    香港要做到經濟轉型,他指首要多角度彌補人才短缺外,勞動市場供求錯配問題亦不容忽視,醫科、法律及工商管理等較賺錢的學科一般較受大學生歡迎,而科學、科技及工程專業等學科,則由於本地市場沒有給該等學科畢業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令受歡迎程度較遜。他強調,香港經濟第3次轉型,亦包括本地再工業化,加強社會向上流動性及職位多元化之餘,亦為科研及初創打造較完整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