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問中國期間對媒體發表的對台、對美言論在歐美引發的批評餘波不斷,但是,馬克龍周三表示,法國作為美國的 "盟友 "並不意味着成為 "附庸"。他對自己在台灣問題上發表的有爭議言論“完全負責”,同時強調法國與歐盟對台立場一致。
馬克龍從中國回來不久開始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星期三,在與荷蘭首相呂特聯合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馬克龍對媒體表示,法國和歐盟對台灣的立場是一致的,並未改變,這就是維持現狀,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尋求和平解決的方案。
馬克龍日前結束對華訪問時對此間媒體就台灣問題表示,歐洲不應該在“不屬於自己的危機”中“跟隨美國行事”,他強調,面對美國和中國,歐盟應該奉行“戰略自主”,成為“第三極”,此番言論引發歐美輿論強烈批評。
馬克龍的談話立即被解釋為歐洲應在美中之間保持“同等距離”,令歐美輿論不可思議的是,美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向烏克蘭提供了巨額軍援。有批評稱,若無美國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侵略,很難想象烏克蘭今天的遭遇。
馬克龍的批評者還譴責他的言論是對西方民主國家之間團結的挑戰。馬克龍的這些談話被媒體公布時,中國在台灣附近進行重大軍事演習。這些演習是在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幾天後啟動的。
馬克龍周三在記者會上強調,法國希望在保障印太地區的和平時,“不挑釁,不升級”,而是“尊重”和“明確”。
馬克龍在阿姆斯特丹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作為一個盟友並不意味着成為一個附庸。並不是因為我們是盟友,我們就不再有權利為自己考慮"。
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的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周三也就此表示,“法國是美國堅定而可信任的盟友,對此不容置疑。但法國也和中國對話”。
他說,馬克龍臨去中國前,專門與拜登總統通話,協調法美對華立場。他補充說,讓中國參與很有必要,這包括不要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應對氣候升溫,以及減輕窮國債務等等。
周三來自法國外交層面的消息證實:馬克龍對自己之前發表的談話“完全負責”。愛麗舍宮的消息強調,馬克龍與習近平會晤時,強調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是十分必要的。在這一點上,馬克龍與拜登總統是“一致的”。
星期三,馬克龍在荷蘭進行國事訪問時又對媒體重申,法國作為美國的 "盟友 "並不意味着成為 "附庸"。他的財長勒梅爾同日也在華盛頓表示,法國是美國可信賴的盟友,但法國也要跟中國對話。
馬克龍在4月6日和7日結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回來的飛機上接受《回聲報》和Politico政治網站的採訪時談到他珍視的“歐洲戰略自主”。然而,無視美國對歐洲安全特別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的大量投資,法國總統自以為是的闡釋他的訴求:"最糟糕的事情是認為我們歐洲人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做追隨者,適應美國人的步伐和中國人的過度反應,"馬克龍還說,"如果雙頭壟斷加速,我們將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為我們的戰略自主權提供資金,並將成為附庸,而如果我們有幾年的時間來建設它,我們可以成為第三極,"這位國家元首繼續說道:"我們不想陷入一個兩大陣營對壘的邏輯。
馬克龍2019年發表關於“北約腦死亡”的言論,2022年6月,他說,當俄烏戰爭結束時,應找到一個不要羞辱俄羅斯的外交出路,引發盟友的廣泛批評,但是,馬克龍繼續引發誤解,世界報援引分析認為,一次一次的“誤解”,引發對法國外交政策方向的質疑,激起美國和歐盟鄰國的普遍不滿。
況且,馬克龍發表這番言論的時機很糟糕,中國當局在台灣沿海發起了大規模的演習,以抗議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4月5日在加州會晤。倫敦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的分析師Mujtaba Rahman認為,"這個時機很不幸。在中國開啟演習包圍台灣時發表這些言論,而且這是在他對中國的國事訪問之後—這是一個錯誤。""這將被解釋為對北京的安撫姿態和對中國侵略開綠燈。馬克龍的言論在台灣引起的質疑可想而知,一位台灣分析家擔心:"愛麗舍宮的立場意味着法國和歐洲有可能為了與中國的關係而放棄基本價值。"
費加羅報的分析認為,通過將美國和中國背靠背,暗示法國在台灣發生戰爭時將保持中立和沉默,並且由於 "第三條道路",歐洲將拒絕參與中美決鬥,馬克龍將自己與一個可能在未來幾年陷入風暴的問題保持距離。據他說,歐洲必須遠離 "不屬於自己的危機"。彷彿它可以遠離中國強行吞併台灣而不承擔後果。
而此間大多數中國專家認為,拯救台灣海峽和平的唯一機會是加強對中國的威懾。長期以來,法國不想與俄羅斯選邊站,疏遠了許多東歐夥伴。今天,同樣的危險威脅着法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過去的普京一樣,毫不掩飾其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野心。中國問題專家弗朗索瓦-戈登在為蒙田學院所作的分析中質疑了馬克龍的這一思路,"如果總統如此熱衷於避免一場災難性衝突,他是否應該宣布這種 "第三條道路"?勸阻中國不要參與衝突,難道不是首先與應讓習近平明白,一旦如此,主要民主國家會聯合起來行動,而不是暗示歐洲會繼續缺席?”
馬克龍的批評者說,在台灣海峽向美國射箭時,他以為自己穿上了戴高樂將軍的靴子。事實上,他的雙腳陷入了緊張的亞太地緣政治地毯中,這是21世紀全球穩定的一個關鍵戰場。
無論愛麗舍宮如何發誓法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傷害已經造成,盟友們對馬克龍從烏克蘭到台灣,面對克里姆林宮的普京到面對中南海的新強人,長期搖擺不定的策略又多了幾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