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重新看了一下陳純的文集,我之前把他說得一無是處,這也不對,這裏可以談談我對他文章的看法。價值按每篇文章來談,謬誤和缺陷則放到最後來談,因爲跟他的認知框架有關。
《中国知识分子的分裂与舆论的两极分化》
價值 這裏列出了很多名字是我不瞭解的,這裏列出的人物和思想派系,可以是一個好的參考和起點。
寫作缺陷 沒有將總體介紹和文章的侷限放前面,最後提到一些總結但沒有侷限,這是很糟糕的行文習慣。這種概論性質的文章,不分小節沒有小標題是極端惡劣的文風,不知道跟的是哪個垃圾導師,沒養成好文風。
研究缺陷 範式比較病態,知識分子是個僞概念,思想市場真實的作用是推動社會變革、影響政府決策。陳純這篇文章把整個經濟學領域的學者和思想完全丟掉了,包括林毅夫、厲以寧這樣的人物實際上對中國過去40年特別是最近二十年經濟和社會政策的走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中國政策制定者的思維方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相比而言,他文章中列出的不過是茶壺裏的風暴。
从任正非的访谈看中国精英阶层的价值共识
價值 這篇文章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其歸納的幾點:全球化、重視教育、反民粹、反白左確實是中國主流中產及以上階層的共同價值觀。
缺陷 預設立場,上面的歸納雖然我認同,但明顯並不是從任正非的訪談看出來的,他更像是用任正非的訪談來做ice breaker,說出自己在別的地方獲得的總結。
缺陷 忽略了房間裏的大象,對中國精英階層的祕密表達方式及成因視而不見,得出錯誤結論。中共是極權社會、告密文化、中產及以上的人生財產不受法律充分保護,敏感話題中產是絕對不會吐露心聲,尤其是對民主和開放社會的看法。這方面,通過觀察國內利益相關者的言論獲得的結論必然是錯誤的。
舉報、粉红狂潮与体制外的极权主义
無論是時效性、還是研究的深度廣度,都遠遠差於這兩篇文章。
2019-06-14, 吴靖、卢南峰, 政治成熟的可能性:以“工业党”和“小粉红”的话语行动为例
2015-12-20, 姚新勇, 中国大陆种族民族主义观察,原载于《原道》第17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總結陳純的侷限
因爲中共的控制,中國大陸的學者有很多話不能明說,但一個人真明白不說破,同陳純這樣的真不明白沒說到,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陳純的最大侷限是,他對中共極權統治模式,具體操作方式組織方式,對中共控制社會的方式,完全一無所知。他的基本思維框架,還是中共教給他那套。
所謂關注年輕人不過是眼界狹窄的表現
libgen
@NodeBE4 #16488342 陈纯的亮点在于他是年轻人,他也关注年轻人,起码他会上Matters。现在谁能代表年轻人发声呢?人总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一代亲近,或许这是小二推荐的原因。许章润最近的文章半文半白,不好读,已经被很多人诟病了。
@libgen 將社會劃分爲年輕人和中年人本身就是一個左派按照歷史進步論所預設的陷阱,陳純buy it. 崔健說過,只要天安門上還掛着毛像,我們就都是同一代人。背後的含義是毛代表的思想控制和意識形態系統並沒有改變,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都只是同一架意識形態生產線按照同一個藍圖生產出來的標準產品,不是說你換一茬流行詞彙、明星偶像榜樣、口頭禪這套表面的東西就算產生了一代新人。中國根本沒有年輕人,只有有經驗的和沒有經驗的人,因爲中國圈養和控制人頭腦的系統沒有改變,甚至有所加強,是否衝破中共預設的意識形態邊界,完全看個人造化。
紅二代陳平在一期談紅二代和洗腦的節目中說得很好,洗腦對於那些從底層摸爬滾打上去的精英而言,是沒有用的,人從生存競爭中獲得的經驗和洞見,是你再怎麼洗腦也無法洗掉的。被洗腦的反而是那些普通人和紅二代,對中共極度依賴又沒有在競爭中被排擠出局,不得不認命的人,包括年輕的和年老的都有,這是絕大多數。
中國共產黨眼裏的人只有兩類:舊人(民國兒女)和新人(生於紅旗下的狼仔子,或《美麗新世界》的新人),年齡不一定是分界線。習近平最近也在談論教育時說過,要培養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而不是培養掘墓人。這跟中共建政初期的各種政治運動中的 要紅專,不要白專 的口號是一意思。
民國兒女的思想是開放的,不會對共產黨和極權迷信和崇拜,即便是她們曾經認同甚至加入中共,但他們心中的定錨點,始終是正義良心,兩頭真的那幫人,比如李銳、鮑彤以及89一代的知識分子,改革派等。
而我認爲華人還有第三類:李光耀爲代表的海峽華人,包括新加坡香港和散居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這類華人的特點是英文和規則爲基礎的思維方式,同時保留中華文化吃苦耐勞的傳統。民國兒女和海峽華人實際上有更多交集。
最後總結
要成爲優秀學者,一定要在一些大衆習以爲常的基本觀念上有所不同。而陳純的這些基本觀念,是和黨國培養的接班人/紅專 高度一致的,他的閱讀和研究並沒有幫助自己重建思想的基本支柱。除了知道不少學者的名字、術語和研究技巧,他剩下的不過就是一個中國大陸的路人甲。
還不如看明居正,許章潤,資中筠,Jennifer Pan,《天則雙周論壇》,《錢剛生日報》,小二蒐集的立人大學的博客搜錄的那些講座都給力得多,比如丁东 & 邢小群的口述歷史與民間學術。
同樣是年輕學者,Jennifer Pan明顯強太多,有大師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