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敬谈中国人口危机如何导致社会崩溃


  • 以下文字是刘仲敬7月10日在《政经最前线》回答一个网友提问的内容,视频见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SQRw91-l8

    网友的问题是“人口红利不在,中国以后会怎样?”,刘回答全文如下:

    人口衰竭的中国就像是现在我们十几年以前就已经看到过的满洲,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满洲毕竟有一套旧式的、虽然是落伍的工业基础在那里,虽然它已经衰败了,但是它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上海以外唯一可以称之为是有现代化基础的地方。也就是说它即使衰败了原有的基础建设,例如铁路网之类的东西,它的底子还在。因此就像苏联本身一样,它其实不是最惨的。大多数地方的内地连这样的底子和基础都没有,而十几年后他们出现同样的人口状况的时候,结果必然是非常凄惨的。

    别的不说,就在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从上海驱车出发,走不了两三个小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人口衰竭的小城市,或者是乡镇的真实状态。就在挥袖成云的、离上海不到两小时车程的地方,这样的小镇已经遍布了江苏,过去10年以前还是人口非常繁盛的地方。这些小镇由于财政的缘故,财政中央集权总是偏向于较高级别,在年轻人口大量迁出,基本上没有剩下50岁以下的居民的情况之下,乡镇一级的政权机构的财政预算已经普遍无法维持了。就是说连最基本的设施,比如说乡镇的医院学校和干部养老金都已经难以支付。而大部分情况之下都是依靠更高级别的政府,例如江苏省政府拨款才能维持的。拨款不能支持的地方,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已经变成了鬼城,找不到5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没有任何产业。生活成本并不因为人口减少而降低,恰恰相反会变得非常昂贵,因为你在这里要上学的话,必须走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上学,而要看病的话,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病。自己待在家里面死在家里面,鬼影子都没有人知道,尸体腐烂了几个月都不会有人上门。这样的地方你无论做什么事情,跟人口过多时期80年代大家设想的那样是人口过多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情况恰好相反,正因为人口减少了,所有东西的成本才变得很高。只有三五个小孩的地方,你要维持一个基础的学校,那么成本肯定是很高的,要维持公共交通线路,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倒赔的。这就跟上海和武汉那样的中心城市相差甚远了。

    而人口衰竭的浪潮正在由农村向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蔓延。现在像无锡这种级别的准大城市也已经进入人口不增长的浪潮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严重了。我们知道满洲的退休金现在能够维持是因为依靠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和代工产业能够得到的利润,全国一盘棋统筹,把这些年轻劳动人口地区得到的钱用来支付只能倒赔钱的、人口上千万上千万减少的满洲退休的人口。那么等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口也老化的时候,到哪里去找这些钱来为他们支付养老金呢?很显然就像传说中所说的,早在最后一只鲸鱼灭绝以前,捕鲸业就已经破产了,在这以前灾难就已经发生了。

    改革开放的中国,它的经济基本结构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不一样。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核心经济就是满洲重工业区,典型的计划经济区。改革开放的中国,它的经济基本上是代工性质的,也就是说是把冷战时期用在亚洲四小龙,包括台湾和马来西亚的那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地推广到中国,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大量的代工产业。而这个代工产业是在假定劳动力供应充盈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展布的。在劳动力紧缺——像在江苏那些分散的乡里已经出现的那样——在一个地点很难集中起大量劳动力的地方,那么过去修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都会变得成本奇高,远远不能跟比如说湄公河三角洲或者跟孟加拉那些人口稠密地区相比。而维持这些基础设施的费用又是极其昂贵的,比如说那些地方政府必须维持才建设起来一二十年、维护费用非常昂贵的设施,然而这些设施却不能够再支持产业集群,这样的前景必定会导致财政崩溃。

    而为了避免财政崩溃,唯一可能形成的应对方法就是把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筹集起来集中使用,维持若干集中的产业链和交通和其他附属设施都极其完善的地方的劳动力供应,其他不能够维持这些供应的地方予以放弃。这就意味着过去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种廉价劳动力充分供应、大家自由自在找工作的情况,不能维持下去了。再这样维持下去,已经稀缺的农民工在不断上升的房租、日益昂贵的基础设施和日益稀少的劳动力的竞争当中会轻而易举地被孟加拉、马达加斯加、越南这些地方挤下去。只有集中使用越来越稀少的劳动力,特别是高中生这个阶段的劳动力,实行事实上的强迫劳动和劳动配额分配制度,才能够把现有的实际上是血汗工厂和奴隶劳工的产业链至少其中几个比较重点的部分留在中国境内。而这些资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财源和大量的代工生产的大量产值所依赖的地方,因此不可避免的中国只能够走上这种准战时经济的道路,把全国的劳动力登记和统一起来,从初中毕业这个年龄段开始就通过柔性或者刚性的手段加以引导集中到若干固定地点和产业链去,维持在这些地方的生产环节。这种做法跟过去30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常不同,而跟纳粹德国的战时经济则是非常相似的。不采取这种办法,现有的财政结构是无法维持的。即使采取了这种办法,也只是苟延残喘,稍稍延长一点点现行的产业链和财政基础留在中国境内的时间线而已。而过了这个时间线,随着劳动人口、出生人口的直线下降,结婚人口和各方面的直线下降,社会解体和崩溃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换句话说劳动军可以挽救中国5到10年的寿命,但是却会使5到10年以后的毁灭性的崩溃变得更加惨烈。

    大多数现在中国境内的中老年人口在他们的老年是注定要死于非命的,和苏联解体以后那些在莫斯科的寒风中排着长队领取养老金,而领到的养老金连一杯伏特加都不够买,经常在排队的时候就倒毙的那些老年人相比,还会更加悲惨一些。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政策或者是任何内外形势的演变,可以阻止这种局面的出现了。

    [主持人:我自己延伸好奇问一下我们阿姨就是,当然他问的是经济的部分,您刚刚也提了一些解方,但有可能中共在做这样的一些转型,没有办法转型过来,会不会这有可能也是他政权未来会变革的可能的一个因素呢?]

    实际上变革的意思就是说是有后续方案可以运用,但实际上是没有后续方案可以运用,而就是任何变革都会使现有的体制陷入紊乱而无法维持,然而新的可以替代的东西却产生不出来,因此实际上处在无法变革的状态,必须硬顶下去,硬顶下去。在现有的资源烧光以前,还不会出现问题。如果突然开始变革的话,应该说变革的时机早已错过,不会出现新的体制,而是会出现政权和社会的全面解体。这是有可能主持变革的人所完全无法接受的,因此大家只能采取坐以待毙的做法,多熬一天算一天。在这个多熬一天算一天的过程当中,机敏的人就会带着他的资源跑掉,大部分人跑不掉的,就只能坐以待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