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facebook.com/narumi.nihongo/posts/1326753170845198/

    【詞彙的選擇】(文長)
     
    我太愛這篇文章的觀點了!先提供出處:https://reurl.cc/625Gkb
     
    根據媒體報導,日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了一個「校園反毒創意視頻競賽」,並規定參賽學生必須註冊以充滿資安風險而惡名昭彰的app「抖音Tik tok」,引起討論,最後主辦單位決定停用此軟體。
     
    這件事令人詬病的有兩點,第一當然是強制要求學生註冊有資安漏洞的軟體,第二就是活動名稱使用了中國用語「視頻」,而非台灣習慣用語「影片/短片」。
     
    現在很多年輕人經常透過網路接觸來自中國的資訊,因此不知不覺也跟著使用一些中國用語。有些人(例如我)很排斥中國用語,有些人覺得這根本無關痛癢,但這只是個人在遣詞用字上的選擇和習慣,並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即使看到別人使用,我也不會特地去「糾正」;然而假如是像我引用的這篇文章所指出的狀況,也就是涉及正確性的詞彙,我就會堅持訂正。
     
    離個題,接下來我想舉個日文學習上的例子。
     
    有些日語教師在課堂上會刻意避開比較粗俗或沒禮貌的用詞,不教學生這些失禮的用法,但我反而都會刻意提出來說明。因為我覺得讓學生理解每個詞彙「適切的使用時機」,才是最重要的。講得直接一點,比起「不知道該怎麼用」,我認為「知道該怎麼用,只是選擇不用」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這個語言。
     
    另外,由於日文有許多漢字,因此我們在學習時必須特別留意,不可以被「形同義異」的日文漢字詞彙誤導。我在課堂上經常提醒學員:中文和日文是兩個不同的語言(廢話),只是使用了相同的「符號」(漢字)來表達。對台灣人來說,很多時候光看漢字再加上一些腦補(X)邏輯推理(O),可能就能理解六七成的日文;然而我也看到很多學習者或許是因為太倚賴漢字,而用中文的邏輯去思考日文,導致誤用日文詞彙而不自知。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過去曾有入門班的學生問:「為什麼日文的『機』有時候可以簡寫成『机』,有時候不行?」
     
    因為日文不是中文(廢話),日文的漢字並沒有「簡體」和「繁體」之分,在日本人的眼裡,「機」和「机」是兩個獨立的漢字,發音和意思都不同。如果你把「飛行機」寫成「飛行机」,就變成「會飛的書桌」了。
     
    總而言之,儘管中文和日文都使用「漢字」(當然也有許多漢字詞彙在中日文裡形義皆同),但兩者仍是完全不同的語言,我們必須謹記在心。
     
    回到主題,其實我覺得,「台灣中文」和「中國中文」的關係就像「中文」和「日文」一樣,雖然使用(幾乎)相同的符號,但本質上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語言。
     
    仔細想想,除了基本的文法結構和語序(主詞+動詞+受詞)一樣之外,中國人使用的詞彙和我們慣用的詞彙其實差別非常大,尤其是專業用語。
     
    站在學習語言的角度,我認為知道中國人習慣使用什麼詞彙、某個詞彙代表什麼意思,都是好事。可是「知道」和「使用」是兩回事,你必須根據你想溝通的對象,來選擇適切的語言和詞彙,才能清楚傳達你的想法,達到溝通的目的。
     
    之前曾聽說有中國人在日本的藥妝店用中文大罵不懂中文的日本店員,我就覺得很離奇。「罵人」也是一種溝通,你用對方聽不懂的語言罵他,對他是能造成什麼傷害呢?(在網路上用簡體中文或中國用語罵人也是一樣離奇...)
     
    我也認同「語言是活的」,是會變化(或進化)的;而語言的演變,與使用該語言的族群的文化密不可分。既然台灣的文化與中國不同,很多詞彙當然也就無法通用。
     
    我可以接受台灣人在與中國人溝通時,出於體貼,或是為了追求效率,而選擇使用中國用語(當然中國人也可以展現他們的體貼),但前提是你必須很清楚地知道這件事,而不是單純被對方洗腦,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語言習慣。
     
    對了,先從不說「大陸」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