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https://roylin1003.blogspot.com/2021/12/resource-of-deference.html
敬意引力法則指出,在電報群組這種網路社群中,群眾(無權力成員)的敬意趨向,會影響群組內部權力的運作方式。敬意(deference)一詞不但有尊重的意思,也有順從、服從的意思。群眾的敬意趨向,也就是群眾的服從傾向。群眾願意服從誰?服從群組中活躍的人才,因為人才能夠帶來群眾樂意接受的改變。為此,我們要探討網路社群的權力與服從,以釐清人才在網路社群發展中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或使用權力。在網路上,我們依然在權力的海洋當中泅泳。群主和管理員有權主宰群內的討論、成員和規定,不論這些規定是明文公告或是心照不宣。當我們加入一個群,便等於默認了願意接受群主和管理員的權力,直到我們主動離開,或是被這個群逐出為止。但是,為什麼群主和管理員有這樣的權力呢?
社會學家韋伯認為,權力是一個人把他的意志強加於他人行為之上的能力。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 K. Galbraith)進一步提問:意志如何強迫他人服從?他將這個問題分為三部分回答,第一部分是行使權力的手段,第二部分是權力的來源,第三部分是權力的實際運作(Galbraith, 1983/1992)。
加爾布雷斯認為行使權力的手段有三,分別是應得權力(Condign power)、補償權力(Compensatory power)和調控權力(Conditioned power)。應得權力是以懲罰的方式使人服從,例如鞭笞奴工、體罰學生,或是剝奪罪犯的自由。補償權力則相反,以獎賞的方式贏得他人的服從,比如地主將土地分租給佃農,收穫時共同分享成果;顧客向專業人士支付金錢獲得服務;或是公司為僱員提供金錢報酬。應得權力和補償權力的共同點是服從者都會意識到自己的服從地位,不論是被強迫或是期待獎賞。調控權力則不然,它是透過改變目標的信念使對方服從,例如說服、教育、社會道德準則等等,而服從的一方未必會認為自己屈居於服從的地位。在三種權力行使手段中,隨著時代演變,調控權力的作用已經超越了應得權力和補償權力。
在電報群組這種網絡社群中,三種權力手段都普遍存在。群主和管理員能夠限制群內成員的發言能力,或直接將特定用戶排除出去,這是他們的應得權力。群主和管理員可以在群組中推崇某些用戶的表現,或是指派信任的用戶成為新的管理員,這是他們的補償權力。補償和應得是相對的,剝奪補償就是懲罰,所以在群組中公開批評特定用戶,或是褫奪特定管理員的資格,也是應得權力。
但群組中真正的控制力量是調控權力。一個用戶加入某個群組,可能是因為對群組主題有興趣,或是想要與當中的某個成員互動;不論是哪一種原因,加入的用戶必然認同這個群組的某個特點符合其需求。而進入群組之後,用戶便會接觸到群組內的觀點、習慣、規定等等想法,這些想法都可能改變新用戶的信念。在群組中待越久的用戶,越認同這個群組的觀念、規則,或者說群組的文化。不能被群組文化說服的用戶,便可能遭受應得權力的洗禮,或是與補償權力無緣。
問題的第二個部分是權力的來源。加爾布雷斯認為,權力的來源是掌權者和服從者之間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共計三種,分別是人格(personality)、財產(property)和組織(orgenization)。人格包括一個人的體能、思想、品德等等個人特質;在比較原始的情況中,強健的體能可以產生應得權力,也就是用暴力迫使他人服從;在現代社會,說服與創造信念的能力與調控權力相關聯,比方說本文的作者正在說服你相信一個理論。財產很明顯與補償權力相關,可以向他人支付金錢獲得服從。組織則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權力來源,組織中產生的信念,導致成員服從組織目標,產生調控權力;不同的組織還因為自身掌握的力量,可以行使應得權力造成懲罰,或是運用累積的財產掌握補償權力,比如國家懲罰罪犯,企業提供獎金。
網路社群中也有這三種權力來源。用戶加入群組的原因之一,是想要和群主或特定成員互動;這是人格產生的調控權力。有些群組會和成員分享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是在群組外需要花費金錢換取的資訊;這些資訊可以視為網路社群擁有的財產,產生補償權力。而當一個群組發展日久,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規則,群組逐漸組織化,成員對群組的目標和信念產生向心力,願意維護和促進群組目標的實現,這便是組織產生的調控權力。群組的內規有種種限制不適合成員的方式,產生應得權力。
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的,敬意有尊重、順從、服從的意思,而權力就是使人服從的能力。如果權力可以收穫敬意,不同性質的權力是否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敬意?考慮一個用戶加入一個群組的情況:這意味著他投資了時間與心力,其報酬是與他人互動並獲得資訊。當互動的對象有趣,或是得到的資訊有用,便是一種有價值的良好報酬。也就是說,社群用戶投入群組,是為了獲得期望中的改變,這種改變包括了個人認知和情緒的正向改善。能夠滿足這個期望的行為,就能夠獲得最多的敬意,因此源自有趣人格的調控權力,和有價資訊帶來的補償權力,能夠獲得最多的敬意。群組信念帶來的調控權力也能夠獲得敬意。至於應得權力,不論是源自體力或言語的威脅強迫,或是源自組織權威的懲罰,除非在恰當的時機與場合發揮,否則很難獲得敬意。
我們一再提到有趣的人格和有價的資訊,這些能夠帶來敬意的特質或資源,都來自群組中的人才。群組中人才的數量與品質,是這個群組能產出多大調控權力和補償權力的關鍵。人才越多、越強,群組的敬意引力越大,對內更有辦法維持群組的活力,對外更有機會吸收新的人才,構成正回饋。如果群組內人才密度不足,管理員們要依賴應得權力維持群組秩序,群組成員便會轉趨沈默或退出,造成群組的敬意總和持續流失,直到群組完全喪失活力。因此,一個群組要維繫甚或擴大其敬意引力,關鍵就是不斷發掘並提拔符合群組目標的人才,塑造堅實的調控和補償權力核心。
然而加爾布雷斯還提到了權力問題的第三部分:權力的實際運作。這個部分包括組織權力的內外對稱、對權力的抵制和制約,以及權力的集中與分散。這個部分留待「敬意消長論」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