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戰老兵的角度分析中華民國派及“紅統”


  • 資深榮民究竟認同哪一國? 從陳廷寵將軍的「我是中國人」談起

    許劍虹(Samuel Hui

    如果把時空背景置換回到陳廷寵將軍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年代,台灣幾乎人人都以「中國人」自稱,他本人也出生在1931年的中國大陸,會有這樣的認同沒有問題。筆者身為中華民國派,認為比較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他所指的「中國」是哪一個中國?

    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將軍,因為在9月29日的陸軍官校在台復校70周年活動上喊了一句「我是中國人」,成為輿論攻擊的焦點。其實如果把時空背景置換回到陳廷寵將軍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年代,台灣幾乎人人都以「中國人」自稱,他本人也出生在1931年的中國,會有這樣的認同沒有問題。筆者身為中華民國派,認為比較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他所指的「中國」是哪一個中國。

    畢竟「中國」兩個字,看在台灣有「中國認同」者的眼中屬於「中性名詞」,代表的不只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相互對立的政權,同時還代表著擁有3,000年到5,000年歷史的「文化中國」。是一種歷史的、文化的還有血緣的「中國」象徵,意義超越兩岸的任何一個「中國」政權。所以陳廷寵到底是以哪一個「中國」為榮,才是筆者比較有興趣討論的問題。

    陳廷寵將軍心中的「中國」是哪一個中國?他當陸軍總司令的時候肯定是認同中華民國,但是到了現在是否還如此?筆者沒有訪問過他,沒有資格在這裡代表陳廷寵將軍發言。不過筆者訪問過許多年齡跟陳廷寵一樣的外省榮民,尤其是193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資深榮民」,應該還是能對他們的國族認同做一些比較明白的解析,希望能對台灣的族群和解能帶來幫助。

    複雜的國家認同
    從當今台灣的國家認同立場來看,榮民們的情感就算不是「政治不正確」,至少也是「時空混亂」的。大體上他們認同的國家是「中國」,但是卻未必是今天在國際社會上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過去來自國軍的教育來看,「中國」在法統上指的是1911年立國的中華民國,實質上則是指1947年行憲的中華民國,延續的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的國民政府。

    1949年來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延續的是1924年的黃埔建軍法統,是一支在蔣中正領導下完成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與台海保衛戰的革命軍隊。然而實際上,國軍的組成卻比以黃埔建軍為正統的論述更為複雜,真正一以貫之效忠蔣中正總統,並以中華民國為唯一法統的軍人多數以抗戰爆發前或者抗戰期間報考陸軍軍官學校的中央軍軍官為主,比如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就是一個例子。

    基層士兵如果是抗戰或者抗戰期間加入中央軍嫡系部隊,並且遇到愛護士兵的好長官,那麼他們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也會相對較高。比如現居中和的101歲榮民沈有志先生,他雖然從抗戰到內戰期間在不同的部隊裡流轉,但主要都是軍紀較好的中央軍嫡系部隊,而且還曾經在以身作則、慷慨赴義的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將軍指揮下參加孟良崮戰役,所以對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有無可取代的認同。

    可類似整編第74師這樣的精銳部隊,絕大多數都是抗戰和內戰的主力,能在九死一生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跟著一起來到台灣安享晚年者實在是太少太少了。而且他們多數歲數較高,已經無法構成今日台灣「資深榮民」的主流。比如陳廷寵將軍雖然是1931年出生,符合「資深榮民」範疇,可是他並不是1945年以前就從軍的抗戰娃娃兵,而是1949年跟著孫立人將軍「陸軍官校入伍生教導總隊」來台的學生兵。

    二戰時陳廷寵的蘇北老家是日軍佔領控制下的淪陷區,而許多1949年來台灣的榮民不只二戰時待在淪陷區,甚至還參加過汪精衛政權的和平軍,所以對日抗戰是否屬於榮民國家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其實是有疑問的。許多榮民在國共內戰爆發後,不是有被共軍俘虜的經驗,就是一開始先參加共軍,直到內戰末期被國軍俘虜,或者以韓戰反共義士身分來台,所以大陸的反共經驗也未必是他們的「最大公約數」。

    唯一真正把「資深榮民」們統合到一起的,應該是1949年以後的台海保衛戰還有參與台灣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不只讓外省榮民們首度有了統一的向心力,而且還成為跨族群的集體記憶。馬英九前總統表示,榮民有光復台灣、保衛台灣還有建設台灣的三大功勞,但不是每一個光復台灣的榮民都來到台灣,真正把「資深榮民」凝聚到了一起的是保衛和建設台灣,所以他們對台灣的感情肯定不會是假的。

    然而認同台灣與認同「中國」並不是兩個相互排斥的概念,別說是對來自大陸的「資深榮民」了,就連今天許多台灣人而言也是如此。那怕是支持台獨的綠營支持者,如果拋開政治對立的角度來看,許多對祖先來自的唐山老家都還有或多或少的思念。所以筆者就以對「資深榮民」影響最大的三個中國歷史人物,來介紹「資深榮民」們到底如何看待今天的大陸和台灣。

    讓自己撐過抗戰歲月的汪精衛

    如前所述,今日台灣絕大多數還在世的「資深榮民」已非我們過去所認知的「抗戰老兵」。他們多數與陳廷寵將軍、李楨林將軍還有不久前才過世的王文燮將軍一樣來自二戰時的淪陷區,並沒有真正生活在蔣中正領導的「抗戰中國」統治下。而且筆者過去在數篇討論「偽軍」的文章中,也曾指出參加汪政權軍隊的老兵生存率遠比參加國軍的生存率還要高,所以來台外省老兵中有相當部分是「偽軍」。

    這意味著「親日」陣營「資深榮民」看待汪精衛政權的角度,肯定與「抗日」陣營「資深榮民」的角度不一樣,雖然兩者反日的情緒基本上不相上下。還有一些參加抗戰的國軍老兵,尤其是游擊隊老兵或者由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調查統計局還有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派到淪陷區工作的情報員,因為曾接受過汪政權的保護,而對汪精衛有不同程度的認同。

    比如抗戰時在挺進第10縱隊第二團第八連擔任連長的何智叢老先生,對在當地活動的和平建國軍第四方面軍軍長張嵐峰印象良好。他表示這些「皇協軍」不只暗中向國軍提供日軍下鄉掃蕩的情報,還會向游擊隊偷偷出售無線電設備,徹底貫徹「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原則。在與和平建國軍交流的過程中,何智叢也知道許多「偽軍」官兵其實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

    除提供情報外,另外一個和平軍與國軍合作的原因是反共。如二戰時在東北軍第57軍112師服務的陸亞民老伯,就有和吳化文的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一起在山東抵抗八路軍的經驗。如果連抗日的國軍和游擊隊都對和平軍有正面評價,那麼淪陷區的老百姓,尤其是有社會地位的淪陷區老百姓對汪精衛的印象自然更好了,因為中共的清算鬥爭早在抗戰末期就已經於淪陷區裡展開。

    筆者無法確定陳廷寵或者他的家人有沒有被中共清算過,可是祖籍同樣是江蘇鹽城的郝柏村院長,就有一位老父親因為新四軍的折磨而沒有撐到抗戰勝利。另外一位來自蘇北的前海軍總司令部政戰主任汪元仁將軍,也因為父親汪祝三在老家璉水縣高溝鎮擔任鄉長的原因被中共盯上,成為鬥爭敲詐的對象。最後這位曾經領導地方自衛隊抗日的老鄉長,只能帶著一家人逃亡汪政權統治下的揚州避難。

    控制揚州的是孫良誠將軍指揮的和平建國軍第二方面軍,汪仁元將軍回憶他們擁有一流的訓練、紀律與裝備,而且又都是由中國人,甚至是有過去曾在沙場上與日軍交戰過的西北軍官兵所組成,沒有太大的軍紀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有和平建國軍還有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的存在,新四軍無法進攻揚州,威脅到當時還在讀書的汪將軍。

    多數有淪陷區生長經驗的前輩回憶,汪精衛政權的軍隊甚至還會在日軍欺負老百姓的時候站出來主持公道,比遠在天邊的抗日國軍還更能保護他們。甚至在維護中國人的民族尊嚴上面,和平軍的表現亦不見得輸給國軍。戰後參加青年軍207師的黃妙弟,就親眼見證汪精衛部隊在1943年8月1日收復上海法租界,讓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重新回到失土上空飄揚的畫面,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讓他感到士氣振奮。

    抗戰時在敵後打游擊的何志從前輩,對和平軍還有汪精衛都留有良好的印象,認為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為國軍抗日事業帶來了很大幫助

    讓自己免於被政治清算的蔣中正

    絕大多數榮民前輩對蔣中正的評價是正面高於負面的,即便是很多白色恐怖受害者也如此,一來因為他們知道白色恐怖的真正元凶是蔣經國,二來則是他們知道蔣中正保衛台灣,給了他們留下台灣這塊足以安生立命的土地。至於領導抗戰還有帶領中國成為世界四強這一點,只有參加抗戰陣營的榮民先進,還有親眼目睹到國軍戰勝日軍的雲南或者湖南老百姓打從心底裡面認可而已。

    絕大多數來自沿海地區的外省人,多數還是知道中華民國成為戰勝國的原因是拜美國所賜,有些甚至還覺得自己成為戰勝國國民來得「有點突然」。整體而言,他們雖然認同抗戰給中華民國帶來國際地位上的提升,但卻沒有如汪精衛那樣真正讓中國人避開戰禍,至少讓淪陷區城市裡的中國百姓避開戰禍,而且還在勝利後將淪陷區百姓當「漢奸」清算,這點其實讓蔣中正無法得到許多外省族群的認可。

    如二戰末期被迫跟著長官一起投效的姚雲龍少校,從1941年從軍以來投入了整整四年的對日作戰,只不過在最後四個月非志願的當了「偽軍」,就被勝利歸來的國軍當成「漢奸」,甚至差點死在過去一起抗日的戰友手中。所以對於蔣中正在對日抗戰中的表現,姚雲龍是不太能接受的,認為不是所有軍民都能跟著政府一起撤退到後方,將留在敵後的同胞視同「賣國」是導致政府後來丟掉大陸的關鍵原因。

    然而因為多數的榮民,尤其是戰後在淪陷區參軍的榮民,多數是中共八路軍和新四軍清算的對象,即「黑五類」的後代,留在大陸的下場必死無疑。許多在1946年後參加第二期青年軍,或者跟著「陸軍官校入伍生教導總隊」來台灣的榮民,都是因為無法在中共統治下的老家生存才做出參加國軍的決定。還有一些則是以流亡學生的身分,在教育部或者各省教育廳幫助下來到台灣,躲避「匪共」清算。

    流亡學生因為年輕力壯,許多後來又獲志願或被迫從軍,成為保衛台灣的主要力量。來台灣的第二期青年軍和「陸軍官校入伍生教導總隊」官兵,又因為與孫立人將軍或胡璉將軍的深厚淵源,後來又成為蔣經國爭奪國家元首繼承人地位的絆腳石,在白色恐怖中慘遭迫害。所以就筆者個人的訪談經驗,其實蔣經國在外省老兵心目中的地位並沒有我們想像中來得高。

    不過無論如何,兩蔣父子還是給了這些飽受中共追殺的榮民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不能公開反抗政府的環境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而且即便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後來也有許多人翻身並在軍隊中得到良好發展的,其中山東流亡學生案受害者王文燮將軍就是他們當中的代表性人物。筆者無法確定陳廷寵將軍有無受到孫立人案衝擊,但確定他是解嚴後首位把孫立人將軍相片掛回到陸軍總司令部的總司令。

    對蔣中正「不滿意但可接受」,應該是白色恐怖受害榮民心目中的一個「最大公約數」,畢竟無論在台灣吃了什麼苦,跟在大陸時的比起來通通是小兒科。更何況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傳到台灣後,無論是一開始有多麼痛恨蔣中正的榮民,包括那些被強制抓來台灣的農民兵,大概都要慶幸自己沒留在大陸。這是為什麼許多老兵們對蔣中正無怨無悔的效忠,進而把他視為「在生父母」的主因。

    姚雲龍雖然曾差點被國軍當成「漢奸」制裁,但是他對蔣中正保衛台灣的貢獻還是相當肯定,並常為捍衛蔣公的歷史地位與大陸網友爭辯

    讓中國獨立自主的毛澤東

    老兵們對毛澤東時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般是沒有什麼好話的,尤其是志願從軍跟來台灣的人更是如此。儘管不是所有志願從軍的人都厭惡毛澤東,比方說前面提到的黃妙弟,就是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而參軍。可如果是擁護毛澤東的人,除非是被派來台灣當地下黨的情報員外,否則應該是沒有任何理由參加反共的中華民國國軍。「反對毛澤東」,就是「資深榮民」們的最大公約數。

    為什麼痛恨毛澤東呢?來自蘇北東台的陸亞民,因為在11歲那年看到共產黨人跑到自己就讀的國民學校焚燒課本,而一度對共產黨的印象壞得不得了。他覺得中共害怕人民有知識,因為有知識的人不容易洗腦,所以刻意不讓孩童讀書。後來對日抗戰爆發後,他還親眼目睹到新四軍與日軍相互勾結攻擊國軍89軍的畫面,所以中共在陸亞民心中一度被視之為恐怖份子。

    來自山東的王中祥,則不只親眼目睹中共殺害地方仕紳,而且還破壞廟宇和祠堂。連祭拜老祖宗的權力都不給老百姓,讓王中祥相信八路軍對中華文化的摧殘比日軍還要嚴重,於是做出了加入親日武裝華北綏靖軍的決定。對於這些外省長輩而言,抗戰時的中共是純粹的蘇聯代理人,比侵略中國的日軍還要「非中國」,在必要的時候甚至是可以跟日本鬼子合作打擊的對象。

    更何況政府被趕到台灣後,他們所有留在大陸的親人與戰友,都被打成「黑五類」或者「反動派」,更不可能對中共有任何好感。如前面所描述,讓他們逃離毛澤東魔掌一直都是老兵們感謝蔣家父子的最主要原因。然而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毛澤東固然是暴君,卻完成了汪精衛和蔣中正兩人沒有達成的目標,那就是讓中國成為一個統一又有自尊的獨立國家。

    陳廷寵將軍在陸軍官校在台復校70周年活動上,曾暗諷蔡英文總統「要做美日走狗」,可筆者認為他這句話諷刺的對象可能不只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可能還包括了兩蔣以來到馬英九的歷任國民黨領袖。曾在蔣中正、蔣經國父子領導下從軍,又給李登輝當陸軍總司令跟總統府參軍長的陳廷寵,不會不知道過往國民黨政府在面對來自美國的各種不合理要求時,表現得不見得比民進黨還有骨氣。

    汪精衛固然確保了戰時淪陷區百姓的安居樂業,但同樣是靠向日本人出賣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所換來,所以在日本戰敗後被貼上「漢奸」的標籤。與親美的蔣中正、親日的汪精衛相比,毛澤東確實一開始是親蘇,但是中共確實在他的帶領下,先在韓戰中與美國打出了平手,後來又在珍寶島衝突中跟老大哥蘇聯開戰。原子彈、彈道飛彈還有人造衛星的發展,更讓中華民族擺脫百年國恥的羞辱,取得走入世界強國之林的門票。

    也難怪老兵們雖然對毛澤東評價偏低,但還是肯定他在爭取民族尊嚴上給中國人帶來的「貢獻」,雖然這些「貢獻」站在台灣的角度上來看可能更像是威脅。為此陸亞民在受訪時指出:

    毛澤東幹的100件事情中可能有98件是錯的,但是卻有兩件是對的。第一件是確定了土地國有化,讓中國實現了辛亥革命以來首次的大一統,第二件事情是為中國發展了核子武器,徹底擺脫了美蘇列強的干預。

    抗戰末期曾與「偽軍」聯手反共的陸亞民,痛恨中共革命時的卑劣手段,不過卻仍然肯定毛澤東把中國帶向獨立自主的道路

    認可大一中屋頂下的「中國」

    汪精衛、蔣中正與毛澤東三個彼此高度對立的領袖,看在多數「資深榮民」眼中都不是毫無缺點的聖人,但也都非一無是處的惡人。經過75年長時間的沉澱,多數老榮民都能夠平心靜氣看待歷史人物的功過,認為中國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三個人的領導,必定會有相當不同的發展。而自己在這些不同的發展中,未必能過上比今天還要更好的日子,所以他們都傾向以肯定多於否定的態度看待這三號人物。

    國家認同方面,基本上越早離開人世的越以中華民國為他們心中唯一的「中國合法政府」,因為當年的中共還是一個如當今北韓般落後又封閉的共產政權,讓他們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如果是在李登輝1996年當選首任總統前去世的榮民,還很有可能把李登輝當民族英雄看待,只因為當時的李登輝還沒有露出「親日」或者「台獨」的傾向。

    然而隨著中共國力越來越強,越來越有能力成為和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等強權分庭抗禮的大國,並慢慢發展出自己的亞太乃至於國際影響力之後,多數「資深榮民」對是否能以中華民國繼續代表「中國」產生動搖。他們確實承認了中共的存在,而且還普遍肯定鄧小平以後中共帶給中華民族的成就,可這卻不代表他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或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己的國家。

    他們在統獨立場上傾向統一,可除了揚言要殺害立法院長游錫堃的游貴湘等極少數案例外,絕大多數還是希望兩岸能夠統一在全新的國號、國旗還有憲政之下。因為他們知道中華民國在現實上已不可能統一對岸,但自己又不希望在統一後的中國被視為內戰的戰敗者,所以希望以在一個新國號下完成統一,透過追求這種「三家歸晉」的手段來捍衛自己還有自己後人的尊嚴。

    過去被中共搞清算鬥爭的經歷,還有解嚴後由民進黨挑起的統獨之爭,都讓「資深榮民」對穩定秩序的追求高過自由民主。所以對於當今中共的一黨專政,他們的容忍度確實比年輕一代的台灣人高上許多。

    可白色恐怖還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又讓他們不願意完全生活在當今中共的政治制度下,所以傾向兩岸能經由邦聯、聯邦或者至少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制度下完成統一。

    當然在可見的未來內,中共不可能如榮民們所願變更國號,或者給榮民們超過一國兩制的承諾,所以多數榮民對統一的要求其實「不急」。他們如同行政院長郝柏村將軍一樣,認為兩岸談上50年或者100年都可以,重點是只要能夠開始談,不要輕啟戰端就好。所以用聯合報記者黃年提出的「大一中屋頂」來形容榮民們的國家認同,可能會更為貼切,那就是「一個中國國家,兩個中國政權」。

    所謂「一個中國國家」,指得是依據兩岸當前憲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存在,大陸和台灣都是這個「中國」的一部分。而在這個「中國」之下,同時又存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個中國人的政權。

    「資深榮民」的終極目標是統一,也絕對不能接受讓台灣永久自外於「中國」的政治安排,從而導致他們在政治立場上看似與獨派勢不兩立,但從他們多數不願意立即統一的現況來看,雙方似乎又還有些許的共同語言。

    姜興周老伯從小生長在新四軍與和平軍管轄區,立場向來是親近中共反對美國,可是他仍認為北京與華府最終應該和好結盟
    期待兩岸與美「中」永遠和平
    站在老兵的角度來看,如果統一可以談上50年或者100年以上,其實與讓台灣實質從大陸獨立出來已經沒有差別。畢竟「資深榮民」將在10年內凋零殆盡,統一對他們而言最多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根本沒有機會在他們有生之年實現。所以筆者認為台灣社會對待「資深榮民」的國家或者鄉土認同,應該以更寬闊的心胸看待,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同情。

    仔細想想,他們從有記憶以來就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該怎麼過,就算政治主張看起來有點脫離現實,又能真正妨礙到哪些人?要說他們對台獨的危害,恐怕還不如許多選前高喊台獨,選後卻融入了中華民國體制的獨派政客吧?更何況他們還是歷史上,唯一一批用生命確保台灣在實質上沒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人,難道不值得來自獨派的尊重嗎?

    「資深榮民」對於台灣跟大陸該何時統,如何統都各有不同的看法,唯一的最大共識就是希望兩岸不要再打仗。他們的另外一大共識,或許是對日本的厭惡,哪怕是二戰時替汪精衛政權服務的老兵,如不久前筆者訪問的張國俊老先生,對日軍的記憶也是負面遠多於正面。至於對待現在與中共關係惡化中的美國,他們的心態則是極度矛盾,有非常崇拜美國的,也有相當看不慣美國的。

    有趣的是,許多仇視美國的「資深榮民」居然也有兒女長久定居美國,而且還具有美國公民身分。這意味他們不可能真心希望中國與美國開戰,還不只是因為他們有家人是美國人,而是因為他們親眼目睹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悲慘下場,知道這樣的戰爭不會給中華民族帶來好的結果。而且有美國的存在,台灣才有可能拖延與大陸談判統一的時間,並且在談判桌上爭取到更有利的統一條件。

    隨孫立人將軍第四軍官訓練班來台的江蘇省海門人姜興周,同樣是受到韓戰影響而對中共還有毛澤東刮目相看的老兵。他認為中共能在朝鮮半島上與美國領導的16國聯軍周旋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對政府反攻大陸國策失去信心,而且還提早離開了部隊。他對美國向來沒有好感,不過當被問及中共是否該與美國開戰時,姜老先生還是語重心長的主張中共應該以爭取與美國合作為終極目標。

    另外一位老兵姚雲龍,平常對美國的批評也是毫不客氣,可他還是認為中共與美國鬥爭的最後目標不是為了要取代美國,而是要追求美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他認為習近平只要「把中美關係搞好。把大陸人民生活品質提高、台灣問題自然解決」。所以反美的聲音在「資深榮民」裡面並不是主流,他們多數還是希望兩岸和美國能在尊重「大一中屋頂」下和平相處的。

    能夠以比較平和的角度看待兩岸和美「中」關係,在於他們年紀都已經快要100歲了,基本上已經與世無爭。未來美國、台灣跟大陸如何走,給他們帶來的實質影響都不大,所以心態才能如此灑脫,如此看得開。他們的言行,自然不會像今天許多希望能從中共手中拿到好處的統派人士一樣那麼極端。從這點來看,「資深榮民」還是相當值得我們敬佩與感念的。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