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話說我想了想,感覺除非中國變成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不然中國可能其實沒有發展海權的條件;換句話說,中國可能不是「不想」發展海權,而是「不能」發展海權,只能選擇當陸權。
綜觀歷史,會發展海權,大多是相對需要仰賴海洋的社會及其國家;而一個社會會需要仰賴海洋,不外乎以下數種原因:
一、島嶼或半島國家
二、一個地區唯一的超級強權
三、有特殊地理條件,迫使人們必須仰賴海洋維生(如領土太小、居住地區多山或者位於沙漠之中等等)
而在中國境內,重視海洋的人,大多都住在傳統上山多平地少但又靠海的福建、廣東和浙江等地區,海外華人的組成也以傳統上長居此區的閩人、粵人和客家人等漢人民系為主,而同樣有出海口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華北平原,其人民反倒比較沒有聽說有航海到海外當華僑的傳統;不過如果中國想發展海權,而且有這樣的機會,傳統上靠海維生的福建、廣東和浙江等地區的人民,可能可以提供大量的幫助。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上都一直有大一統的思想,而做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統治者不能只考慮特定地區的人的需求,而必須考慮全國人民的需求,即使統治者再專制也一樣,因為專制統治者一樣有拉攏出身特定地區的菁英以維持政權穩定的需求;而中國是一個位於大陸上的國家,而且領土範圍較大,並有著大片的平原,且如上所述,不是所有地方的漢人都會靠海維生,因此中國註定會有大批的居民仰賴陸地為生,而這些靠陸地維生的人,很自然就會形成陸地中心的思維;而考慮到古代首都需要定都於糧食相對能就近取得的地區的事實,中國傳統上的首都自然也大多定於華北平原、關中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而首都需要定於此類平原區的事實,更會迫使統治者必須以首都所在地區的防禦,作為首要的戰略考量之一。
除此之外,中國在歷史上其實一直都不是一個如現代美國一般,是一個強大到足以抗衡一切來自陸地壓力的政權,在明朝中後期倭寇興起前,北方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國最主要的外患,甚至來自北方的外患到了清朝都一直是中國主要的外患之一,只是在清朝時,來自北方的外患從遊牧民族變成了俄羅斯而已;而來自北方的外患,也使得中國有常態性地防禦北方陸上敵人的需求,而這也迫使中國必須將大量的資源挹注於陸地,因此能用於海上的資源,就相對變得稀少。
考慮到以上幾點,中國如果沒有辦法發展海權,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我認為,這種被迫關注陸地的狀況,也是為何明朝自毀武功、把發展海權和貿易的大好機會拱手讓人的原因,因為明朝的皇帝發現,雖然當時中國有著在世界範圍內無可匹敵的海上力量,而且在世界範圍內,能與中國進行貿易的潛在對象也很多,但一旦發展海權以保護中國在海上的利益,中國北方的邊防就會出問題,而北方的邊防永遠都是比海盜更加迫切的問題,因為人類終究是陸地生物,比起遠渡重洋到一個有大量人口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從陸上直接打別人的殖民地,將之變成自己的,終究還是比較容易一些的;而中國究竟還是靠陸地維生的農民多,因此就算皇帝對人民死活漠不關心,朝中士大夫出自這些地區的人也還是會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自廢武功、發展海禁就成了必然的趨勢;換句話說,中國明朝未必沒有注意到海洋的潛力,但玩海權,中國可能死得更快,所以海禁其實不僅不是不理性的,甚至就當時的狀況而言,這是最合理也最有機會長治久安的選擇;而事實上人類的歷史大多也都是先把當下的危機解決再說,所謂的「長遠未來」,也是必須奠基於解決現有的問題之上的,就算想著千秋萬世後的未來,當下的問題不得解決,結果就必然是天下很快就拱手讓人。在明天皇朝就有可能被北方的陸上鄰居瓦剌蒙古滅掉的狀況下,皇帝跟士大夫當中真的憂國憂民的那些,是不會去想當下還不成氣候但「幾十年後」可能會造成威脅的倭寇與佛郎機商船的。今天連是否能不被陸上的瓦剌蒙古消滅都有問題,你是不會去想說抓準機會發展海上貿易、盡早加入佛郎機帶來的全球貿易體系的。
以上是我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不知道各位對這問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