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40117
昨日同@okamiyu简单交流了几句关于国人价值观的吐槽,细细一想,还真有不少普世价值观是逐渐被年轻一代国人所抛弃的。此文仅以我身边遇到的一些现象为例浅谈一二。
1.仁慈(Benevolence)
仁慈是维基百科定义的心理学层面普世价值观之一,大概能用“helpfulness; honesty; forgiveness; loyalty; responsibility; friendship”来概括。日常生活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对待动物的态度了。
我居住的小区住着七八只流浪猫,不少信佛的老太太会定时投喂它们,而许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此颇有微词。一天正好看到一位青年在和老太太理论,就放慢了脚步听他们的对话。
青年「你每天在这里喂猫,它们一到饭点就全来了,赶都赶不走」
老太「我要是不喂它们就只能翻垃圾桶找吃的了,有些还得饿死,多可怜」
青年「它们每天闲着没事就打架乱叫,还时不时捕个麻雀什么的,都走了才好呢!您要真有心,就抱几只回家养!」
老太被这串连珠炮轰得哑口无言,嘴里喃喃念着「我养不了那么多,但看着它们饿死也是造孽啊」,青年也是涨红着脸瞪着猫碗,看起来随时就会一脚踹翻它。最后扭头丢下一句「人就是比牲畜重要」大步走了。
社交媒体上也充斥着「防疫隔离是为了大家好,关在家里饿死是牺牲小我的行为」等“明哲保身”的冷血言论,更极端的还有昨天为俄罗斯屠杀乌克兰女童叫好的网民,他们的逻辑是“这能教会中国军队在将来入侵台湾时更心狠手辣”。
在中国,仁慈这条普世价值观正被一种“冷酷的理性”所取代,这种“理性逻辑”的出发点在于利己。若你去问喂猫的老太为什么要做此举动,她们不一定能说出清晰的理由,“救助生灵”对她们而言只是一种本能的举动,而年轻人可以条理清晰地列举出野猫的危害,理直气壮地以“维护人类居住环境”为由赶走甚至杀死野猫;年轻人看到被隔离者缺衣少食甚至无奈跳楼的悲惨新闻,只会感谢国家把这些疑似病患隔离了起来,让自己免于感染;年轻人看到被残杀的乌克兰女童,只会冷酷地算计解放军侵台时的策略,不会产生一丝的愤慨和同情。
我认为造成年轻人逐渐丢弃“仁慈”这一普世价值观是媒体宣传和教育环境共同导致的。国家的宣传从“韬光养晦”过度到“唯我独尊”。只强调“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丝毫不顾及是否违反道德。例如今天我看各大外媒的头条,基本都有对布查事件表达愤慨和同情,或呼吁对俄罗斯侵略者究责的声音,唯独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不能让“布恰事件”成为拱火的借口」的社论;学校教育早把“兼爱非攻”扔进了垃圾桶,拼命强调“对党忠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警惕疆独藏独台独分子破坏”,硬生生地让学生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中华民族,可以不择手段地攻击那些“反动分子”和“阴谋颠覆共党统治的国家”,可以为了自身利益或民族利益泯灭人性,突破任何道德底线。
平等看待万物是仁慈这个概念的基础,可惜的是,国家输出的价值观,从来不支持“平等”。
“诚实,责任感,宽容”也是仁慈的体现。但现在有多少老人对子女反复唠叨“在外不要乱说话”?又有多少年轻人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武断态度去攻击一切“外来事物”比如宗教,外国节日,外媒新闻?
私以为这是国家利用执法机器消除一切异见带来的必然结果。起初,他们只是逮捕异见者,渐渐地,若你不跟着唱赞歌,就会被当成异见者攻击。部分年轻人选择以冷漠的生活态度应对社会不公,部分则以对外来事物的攻击和检举异见者等行为来对执法机关表忠。这些人已经主动抛弃了仁慈之心,也放弃了为人的资格。
2.自主(Self-direction)
维基百科对自主的定义如下:
creativity; freedom; independence; curiosity; choosing your own goals
国内年轻一代逐渐缺乏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及自主选择追求目标的能力。
大学时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学们,目前大都在专业领域取得不错的收入,可说是衣食无忧。他们中未婚的人,没有一个是奉行独身主义的,而是大都处于攒彩礼/等男友攒彩礼的阶段。我前两天曾和一个一提起男友就冒粉红泡泡,姐妹圈中知名的“恨嫁(想嫁)”闺蜜吐槽:
「青春苦短,何不早日享受婚姻的乐趣?」
「别提了,他还没攒够彩礼,我爸妈不会答应我们现在结婚的」
「以你们的收入,婚后一起还房车贷不也是轻轻松松?再不结婚,过两年青春就溜走了哦」
「但周围人会说嘴啊,你啊就是嫁太早了,也没摆酒换新车,我们几个姐妹现在都不太能理解」
「但我们结婚时在两岸都有房子住,也不太需要大笔现金做什么事,觉得感情到了就结了呗。在教堂结婚也很浪漫,婚后也一起体验了很多美好经历呀」
「不行,她们说女人必须要有保证,婚礼必须要风光」
表面上看这个闺蜜有点“贪财”,可是她并不缺钱,也不是唯利是图的人,她明明想立刻结婚,却还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取别人的评价,这实质上是缺乏独立精神造成的。
所谓“自主”,一言以蔽之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坚持追求自己想要的”。目前在国内肆虐的拜金主义,娱乐至死,粉红战狼,根源都可以归结到精神上缺乏自主性。
做到精神自主的首要条件是精神充实,然后才可能从脑中的资料库中提炼出自己独有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勇气。拜金者未必真的缺钱,他们只是不知道要追求什么,就索性让流行的价值观占据自己的大脑;过度娱乐者精神空虚,只好让娱乐元素主宰自己的精神,产生虚假的满足感;粉红未必真正理解爱国的概念,只是把自己的脑空间让给了党媒,在国家可以纵容下,通过攻击“反动势力”获得虚假的成就感,满足感和集体荣誉感。
是什么造成青年的精神匮乏?有句谚语说得好“若你想得到新点子,请去读一本老书吧”。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阅读越来越碎片化,而碎片化的文章天生就无法形成系统的观点。不幸的是,在中国特色的审核制度下,无论一个写手是否有理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唯利是图,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刺激注意力的花样不断翻新,但输出的内容本身越来越贫乏。现在,国内出版环境处于整体劣化的趋势中。就不说民间写手了,你可以去对比看看环球时报和任何一家主流外媒的社评质量,就能体会到前文提到的劣化有多严重。
结论
造成年轻一代逐渐抛弃普世价值的责任全在国家制度吗?我认为未必。在任何环境下,无论民主与否,总会有唯利是图,精神空虚,冷血无情的个体存在,但在中国,这些个体所占的比例惊人地高,甚至成为了举世皆知的社会问题,这无疑与国家刻意引导舆论,审核制度造成讯息单一化脱不开干系。
同时,在国家的压力下,大多数青年无法战胜自身的惰性,躺平吸收国家喂的狼奶,最终逐渐进化为不为世界大多地方所接受的新物种,无疑是悲哀又无法避免的事实。普世价值观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丢弃它们就等于丢弃了被他人教化的可能,就等于让自己永陷于黑暗中。
从共党角度看,它们一直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观取代普世价值,并灌输给国人。文化大革命时它们这样做了,六四后它们这样做了,现在它们又试图这样做。每一次,都留下数以亿计的愚民和被破坏得一片狼藉的精神家园。
随时警惕,独善其身吧,愿你不要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