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數師閃辭要不得 須盡職把關保港股聲譽


  • 近年愈來愈多上市公司核數師在臨出財務報表前一個月突然辭任,引起市場對背後原因諸多揣測,不但令有關上市公司股價大幅波動,更影響到公眾對核數師的專業觀感。投資者期望核數師為保障公眾利益,盡力和盡責完成審計工作,而不是動輒玩「跳船」來逃避發出具否定意見的財務報表之責任,才能增強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會計專業監管機構「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日前發公開信,對核數師在上市公司的財報匯報期末僅一個月前或之後辭任數目,由去年七十一宗顯著大增至今年首九個月的一百零七宗一事表達關注。當中六成個案,上市公司均發簡短聲明,解釋是與辭任核數師未能就審計費用達成共識,另三成個案則歸因於尚未解決的審計問題。會財局同時擔心新任核數師因倉卒接手,會影響審計工作的質素。
    藉詞審計費避發否定意見報告

    表面看是核數師與上市公司在審計過程中,因審計費用起爭拗而突然辭任,然而「跳船」的大多是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型會計師行,而且一向為相關上市公司核數,理應互相信賴和合作無間,卻在審計過程到了較後階段辭任,寧願有生意不做,背後可能是發現帳目有問題,又不願發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藉辭審計費用意見不一致,來避開揹負責任風險。

    須知道核數師在資本市場充當守門員角色,因投資者入市,除了看大市氣氛,還考慮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亮麗,因這直接影響股價和未來投資回報,而要確保上市公司帳目真確無誤,並沒有造假,主要靠核數師把關。核數師要從上市公司帳目中眾多數字間找出可疑之處,然後向上市公司管理層了解情況。當核數師認為帳目沒重大錯誤陳述,便出具一份「無保留評級」報告,說明財務報表公允和真實反映了公司在過去一年財務狀況和會計期間的盈虧情況;但若發現帳目有問題,便無法發表「無保留評級」報告。

    因此,核數師在年度業績公布前突然辭任,往往會被解讀成審計工作有問題的信號,形同宣判了上市公司的死刑,股東不知就裏,為保障自身利益自然會先行拋售股份,導致股價大跌。

    核數師辭任或許是對上市公司帳目造假的一種另類表達手法,但在業績會前一個月頻頻閃辭,又沒對外解釋,做法卻有欠妥當,因股東始終不知箇中緣由,純粹是合理推論帳目可能有問題。這只會讓公眾覺得核數師沒擔當,因其職責是運用會計和商業知識,以及專業懷疑精神,發揮獨立審計帳目功能,核查當中是否有錯誤、舞弊或做過手腳痕,可是當發現問題時,卻以突然辭任來逃避發出具否定意見的財務報表之責任。

    事實上,核數師若在審計時發現具爭議性事項,應主動與上市公司的審計委員會進行溝通和提供協助,盡力履行職責,完成審計工作,並及時向會財局作出匯報。一旦辭任,應在辭任信中說明原委,是否涉及重要審計問題,來加強透明度;當發現上市公司發出其辭任公告,若未有披露股東應該得知的資訊,更應去信上市公司董事局,並通知證監會、港交所和會財局,才能更好保障公眾利益,增加投資者對買賣港股的信心。
    接任核數師須量力量時而為

    此外,核數師突然辭任也為審計工作帶來一些隱憂,因接手的新核數師在時間緊逼下,未必有足夠人手和經驗完成審計工作,可能為了趕工而犧牲了審計質素,影響到投資者對買賣相關股票的信心。會財局建議接任核數師應充分了解和評估導致上任核數師辭任的原因,審視相關問題是否與管理層誠信有關,並須評估自身能力、經驗和時間,以確保能履行高質素審計工作。

    核數師為了個人和會計師行聲譽,應切實盡責把關,而會財局應密切監察問題和適時採取跟進行動,才能確保香港金融市場不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