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大家要公道少少,人同自己背景相近嘅人共情好合理啫
當年爆武肺支那人咪一樣擺撐警共匪李文亮上神檯 :golden-agree:
「動如脫兔」是兔年伊始引用得最多的一句應節成語。人們對「守株待兔」雖然更為熟悉,但「守株待兔」所描述的主角是農夫,並非兔,屬引喻失義。至於「狡兔三窟」與「兔死狐悲」,人們熟悉程度亦勝過「動如脫兔」,但由於含意有點負面,在新春過年期間,人們多少有點避忌。只有「動如脫兔」比較正面,而且對兔子的特性描述得甚為貼切,所以最為人們樂於引用。
這句成語最先見於《孫子兵法》的《九地》篇:「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意思是兩軍相遇,在開始的時候,最好表現如處女,讓敵方覺得自己沒有經驗,不夠老練,文弱可欺,那敵方就不虞險惡,可能連城門也懶得關,讓我方有機可乘。但到我方要行動的時候,就快速如脫兔,叫敵人來不及抗拒。脫兔是指逃脫了的兔子,一旦重獲自由,當然疾速飛奔。「脫兔」在這裏是用來比喻行動之快,快到敵人完全沒有意想得到,到明白處境不妙時,已大勢已去,無法挽救。行動迅速,才可以率先在敵人的前面佔領要塞,據有位置上的優勢。那就可以先立於不敗之地,以待可勝敵人的機會。
孫子的這句話,後來被簡化成「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其實動和靜既是相對的,又是一體的。沒有靜的時候,就難養精蓄銳,靜觀形勢,可以突然起動。所以在野外,兔子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靜如處子,予人文靜柔弱的感覺。表面上牠好像有一動不動,但牠在聆聽,在觀察,為下一步要採取的行動作準備。只有這樣,牠們才能在時機出現的一剎那突然行動,叫人意料不及。
養過寵物兔的人,可能有過被兔子逃脫的經驗,牠們不動聲色,其實早已計劃好逃走路線,所以牠們可以時機一到,就突然發難,叫主人措手不及。
兔子的這種特色,很值得香港人學習。國際環境的變化,令香港人的處境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危殆。在這樣的時刻,一動不如一靜,必須謀定而後動,否則很容易動輒得咎,積小錯成大錯,最後弄到沒法翻身。
不過,這亦不等如要我們畏首畏尾,甚麼也不做,這樣只會坐以待斃,不會有好結果。在現時的國際大環境下,環境要麼不變,一變就可能大幅度地變,而且變得很突然。好像今次中國的防疫政策的改變,就叫很多人意想不到。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逆向思維,明白事物都會走向自己的反面,緊會變鬆,安會變危;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凡事都要留一手,為相反的發展做好準備。有準備,才可以動如脫兔,早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