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疑耗資百萬回收報紙 只因第五版「習近平」沒了


  •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newspaper-03312023062225.html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周四(30日)在全國範圍緊急召回當日已出版並分發的數百萬份報紙,原因僅因第五版的萬字評論中一處漏掉了習近平的名字。有網民以「習近平沒了」調侃;「錯體版」《人民日報》立即被炒賣至百元。《人民日報》上層高度緊張,生怕被定性為敏感政治事件遭整肅。而本台記者採訪時發現,中共文宣系統的人士,都抱以看熱鬧的心態。國內很多記者更希望,事件能將《人民日報》社長庹震拉下台。

    儘管中國當局嚴厲警告對於參與回收《人民日報》的人要保密,但有關內部通報仍在下發之後的幾個小時流出。該通報要求郵電投遞系統緊急停止向檔攤投遞周四(30日)的《人民日報》,已發出的則要進行回收,回收數量估計高達300多萬份。根據該報當天的版面和印量,全部回收會導致至少百萬元的損失。

    對比紙質出版的《人民日報》和電子版的差別。在嚴苛的言論審查下,哪怕只是一點筆誤,都會成為帶來高達百萬,甚至讓人獲罪的後果。(《人民日報》資料庫截圖對比)

    出版差錯成政治事故

    一位曾經負責重點官方報道的報社夜班編輯匿名告訴本台記者,這次被指惹禍的,是《人民日報》評論部以部門公用筆名「任平」刊發在第五版的萬字長篇評論,文中原本應該寫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一句,但在最後呈現在印刷版的報紙上,漏了「習近平」三個字。

    根據央媒的把關流程,該文從定稿、到最後的出報,必須要經過評論部負責人、夜班編輯、編輯部負責人,夜班值班簽版的編委(或副總編),以及校對和印刷廠核驗等五、六道審核關才能出報。

    這名編輯表示,出事以後,涉事者會否遭整肅,完全看習近平本人的心情而定。因此官方的文宣系統內人心惶惶,恐懼因此而來的政治風險,甚至是整肅。他認為,可以從近期《人民日報》領導層是否有變化,觀察到上層對此事的態度。

    他說:《人民日報》那個它沒有出來那個人的名字嘛,就《人民日報》評論嘛。按理說他們的校對就像機器人一樣,他們的領導也會挨個看的,看幾遍。一份報紙,20個版,光印刷、紙張,應該是3毛錢吧,還要看印量嘛。收回三百萬,至少(損失)一百萬嘛。經濟損失對他們來說不算甚麼,但是呢,這個重大的事故,就看中宣部以上的、甚至是某人本人是怎麼看吧。反正這個事至少都是中辦那些問他本人的意見。如果要是大發雷霆呢,那就是大事。

    文宣同僚看熱鬧

    據本台記者獲悉,事發後,很多人戲謔指「《人民日報》把習近平整沒了」。另外,北京地下收藏市場也聞風而動。涉事《人民日報》迅速從廢品收購價,飆升到數十元、甚至百元左右,但依然一報難求。這都讓《人民日報》上下大為緊張,擔憂官方或將此視為最嚴重的政治事故。

    但本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這場讓《人民日報》高層戰戰兢兢的大麻煩中,黨內重要文宣系統的人士,卻都以「看熱鬧」的心態置身事外。

    中宣部的一位官員在回應本台記者的採訪時,先是忍俊不禁,然後迅速以不知情為由,將皮球踢回給了《人民日報》。

    中宣部:抱歉我真不知道(笑),我不太掌握你說的那個情況,你要是想知道,你問問《人民日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也表示這事不歸他們管,也迅速推回給了《人民日報》。

    國新辦:你甚麼事?你是哪兒啊?這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你這不歸我們局管,這個問題你可以聯繫《人民日報》,好吧?

    「你也庹了嗎?」被稱為黨國剪刀手,並嚴厲打壓南方同末編輯記者的庹震是否也會成為剪刀下的肉,現在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日報》官方發布庹震參加活動的照片)

    《人民日報》則出現了極為罕見的集體沉默。該報的總編室兩部電話、總值班電話、評論部的電話,兩部舉報電話、甚至包括四川、江蘇、山西、重慶等分社的電話,也都一直無人接聽。

    國內很多記者則希望此事能讓《人民日報》社長庹震下台,原因是十年前《南方周末》因新年特刊事件,編輯記者遭整肅,當時庹震就是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其後更被提拔為中宣部副部長。

    自中共建政以來,就對輿論實行嚴厲的意識形態管控。其中,媒體報道中對官員的姓名、職務、級別、位置排序,都有嚴格的規定。對國家領導人的報導,則更是被視為政治任務,如果出現名字和職務的差錯,會被視為政治事故。在毛時代,甚至會因此被以反革命罪課以重刑。

    不過也有例外。此前《人民日報》曾寫錯溫家寶的名字,但被溫家寶下令不對編輯作處分。但這種一度寬鬆的現象,在習近平時代已經消失。

    記者:黃小山/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