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论坛,自由人的精神角落?失意红二代白区党五毛恶俗网暴基地


  • 重点:两次关站和隔壁的“韭爆”都疑似与“友站”和江湖人士相关。

    第一次关站:隔壁站长出卖小二(?)

    8月底“韭爆”:俺私信“紫薯布丁”塞爆“品葱”服务器(?)

    第二次关站:俺给了王晶蜀黍thphd个人信息的提示(?)


  • 谁能想到,20 多年后,邮件列表和 RSS 又以「新技术」的面貌重新展现在年轻人面前 ;)

    不过,我也支持大家重回邮件。我一直就是最冥顽不化的邮件党人,无论是实体邮件还是电子邮件。

    其实如果大家信任自己可以独立出来一个单独的 google profile 且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删除存储该 profile credentials 的浏览器的 profile (最好是直接放在一个虚拟机里), 而且相信 Google 不会向中共出卖资讯,那么采用 Gmail + Google Groups 的方式会是很安全的沟通方式。


  • 论权利的根本

    我的意识形态有了一些最新的发展,即,我现在认为,一个人的权利的存在,根本上是取决于这个人在跟其他所有人建立的已知的所有契约都崩坏时他能做什么,而这个做什么,不是任何依赖于抽象概念的事务,比方说,“你反对联邦政府你就独立啊”,这个“做”依赖于一个抽象的“独立权”的概念。一个人必须有存粹物理上的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保护自己的方法,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拜登说,你的AR15打不多F-15,是没错的,我之前嘲讽他,我是不对的。回应拜登的方法应该是,美国公民都应该有合法拥有F-15的权利。虽然实际上F-15不是一个每个家庭都能拥有的东西,但是合法化的后果就是会有一些基于地方和州的民兵组织拥有F-15空军,这比光喊口号说什么什么违背宪法显然是对拜登的更有威慑力的。

    所以以上的观点就会引发出一个疑问,是不是一个社会中人的权利与人的物理能力成正比。进而来说,是不是物理能力越强,人的权利更完全。这种推论的逻辑结果就是为了权利的最完全化,一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合法拥有热核武器。但是,即使热核武器像F-15一样也不是一个家家户户都有财力研发维护和运用的,合法化必然意味着热核武器拥有方的增加,和意外发射的可能性,而莫非定律的存在进味着这一合法化必然会加速意外发射发生的时间,而一个热核武器的意外发射,定会意味着连锁反应的反击,进而造成世界的毁灭。所以显然,一个人所能拥有的物理破坏能力应该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的具体值我并不知道,不过一个合理的定义或许可以是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1/2,因为他恶意造成损害的,他要两倍奉还。但是这样一个定义也有问题,这或许在大数量领域下很合适,但是在小数额领域下,会产生一些不合适的推论,比方说,按照这个原则,一个残疾流浪汉不能合法拥有枪支,因为他无法赔偿任何事情,他没有钱财和没有劳动力,这意味着按照这个原则他不应该有任何权利吗?这是一个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如果物理能力是权利的根本,那么意识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它们没有任何意义吗?从根本上来说,是的,意识形态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不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在一个以物理能力决定权利的社会,随着时间的经过,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物理能力的博弈和竞争会产生出一个最佳平衡态,这个最佳平衡态会最大化社会中所有人的利益。意识形态的价值就是假设这个最佳平衡态是什么,并试图让社会向那个方向发展,以减少社会的博弈和竞争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和伤害。

    所以结论是什么,一,向往自由的人所支持的政治运动,应该提倡对更多武器的运用制作和贩卖的合法化; 二,在此过程中应该获取/制造更多现在已经合法或者能非法获得的武器。三,(当然这个的对象就只是认同我的意识形态的人),应该进行对个人主权,私有财产权,互不侵犯原则的宣传。


  • 好久没见到陈士杰,甚是想念。

    宪法里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是用来指导下位法的法律。法律实践中,提告人一般会选择侵犯名誉、侵犯隐私等更具有操作性的法条。

    我说过一万遍了,宪法不是规则,不是输入输出的指令。宪法要结合国别历史来解读。“人之尊严不可侵犯”不是用来执行的法律。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某人与警察起了争执,警察把水泼在了他的衣服上。由于没有造成任何财产精神的损失,所以无法提告。但是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于是,他选择引用宪法尊严条例。

    法院有很大可能性直接驳回诉讼请求。因为法院觉得尊严条例一般都是用在酷刑、社会排斥、强制劳动这类重大侵犯人权案件上,而且通常和国家公审有关。如果他的申请通过,很有可能是因为警察队伍最近的一些行为,让某些势力不满意了,所以要借机打击一下。

    他不愿意和解,直接上法庭对峙。法官最后要不要判决警察违宪以及处罚的力度怎么把握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看犯事的警察在他的同僚里声望如何,如果受众人尊敬,你不能判太重,影响警察队伍士气,也会反噬法律系统;二是看群众的愤怒程度。前者是主要影响因素,后者是次要的。

    以上宪法执行流程为本人构想,无任何参考资料,请观者自行判断其价值。


  • 截至二十大开幕前,中共党内共有如下派系:
    习派:人员多来自北方,政治上支持现任党总书记兼国家主席习近平,并与江派、太子党敌对。如国内大部分党员。
    太子党:党内元老的嫡系子孙组成,政治上渴望夺权,并与习派敌对,偶尔会和江派合作。如薄熙来。
    江派:多来自南方沿海地区(江南),政治上渴望夺权,对习派、太子党的封闭政策有不满之处。比如长者。
    民主派:政治上寻求更为民主开放的政策,与保守派(以上统称)敌对。如李克强,赵紫阳。
    本人拙作,希望大家谅解。


  • 未来在拉美了
    美国本土黑,也就是祖上是黑奴的
    人口比例下降太多了
    西裔,尤其是墨裔
    才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以美国历史上的操行
    最有可能发生的
    反倒是天主教同盟,南欧标准化,肤色介于白人和拉丁裔之间的地中海肤色+天主教信仰,会成为新标准
    昂撒新教的美国彻底走入历史
    但是英语仍然是通用语
    米国开国是昂撒新教,19世纪移民打垮了昂撒,但是保留了新教地位,20世纪有色人种涌入,也没有打垮白人,新教有所动摇,按照这个趋势,下一步美国仍然是“白人”主导,这个白人以南欧裔肤色为准,包括大量拉美人,而国家的主要宗教,也会是天主教
    现在美国第一大教会是天主教,但是新教总和仍然大于天主


  • 我现在可以带着钱从一国移居另一国...


  • 如果柳下惠是警察,在警署有女警的情況下,他奉上司指令獨自替一個被捕的女生作全裸搜身,沒有作出越軌行為,也沒有傷害她或者盜取她的財物,而他的上司就在一旁視姦全過程,請問這是不是可接受的行為?

    或者說,這算不算侵犯?如果尊嚴不屬於不可侵犯的事情,這兩人確實不應該捱告。


  • 真新人来了,我仿佛是新年第一个来报到的? 了解贵站的渠道说出来会一瞬暴露身份,还是算了。本来也没有一定要注册,但打开考试发现好有趣,忍不住就做了一下题,然后就来这里了。 已经肉身翻墙,在中国以外读书、毕业、工作,可能已经有点脱离中国的生活了。 很高兴加入大家,请多关照。


  • 美国的墨西哥裔并不鼓吹再征服
    大家好不容易从墨西哥跑出来还回归墨西哥?
    而且美国拉美裔墨西哥人不过一半多一点,他们还要团结其他西裔


  • 我应该很欣慰,自己所习惯的某种方法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但这也让我自我怀疑。

    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换用更不方便的资讯获取、交际方法,究竟是为何?我以为是,传达方式的dignity,respectfulness,甚至etiquette(抱歉,没有找到太合适的词来表达)。在这个愿意为对方花时间的姿态中,受众感受到了对方试图传达的一种尊重。

    而这种尊重恰恰是现代互联网没有的;话语权下放给了压根不打算传达任何尊重的人乃至bot话语权。

    所以某种意义上,thphd在做一种文艺复兴。

    不知道能不能回答@刺刺 的疑问?大家都喜欢‘方便’,结果大家都拉低白嫖‘友善度’。而严肃的社交恰恰是‘不方便’的。


  • 美国印第安民族大多数死于疾病,而不是屠杀!


  • 墙内外反贼在一些问题上的脱节

    由于习近平的大撒币政策,黑人在中国被视为高端人才,享受超国民待遇,导致墙内的反贼普遍对黑人没有好感,很多都拿跪杀弗洛伊德的警察肖万做头像,谁要是在墙内提BLM就会被各种阴阳怪气甚至被打成抹黑美国民主的粉红;以及环保问题,张维为的“农民工盒饭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好”理论使墙内的反贼一看到碳水食物就开始感恩,并配上移民欧美的人大口吃肉作为对比,西方的白左素食主义完全没有市场。

    所以,我觉得肉身在墙外的反贼也要多了解墙内神友的风向和黑话,毕竟在一个没法正常交谈的环境下,很多低级红的言论其实都是高级黑。而且墙内很多人变反贼都是因为这几年的倒车,向往西方的更多是更好的物质生活和不受管制的文化娱乐,而不是抬高少数群体地位和各种ngo


  • 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成為反對中共的反共人士

    「自由」是馬克思一生所追求和奮鬥的永恒主題,但自由似乎也是馬克思思想中最琢磨不定和爭議不斷的主題。實際上,在馬克思及其相關著作中,自由是有著其自身發展和演進的清晰歷程和具體內涵的。 作為終生都在為自由而鬥爭的「自由之子」,馬克思對「自由」及其實現有著相互關聯的「三部曲」。在《博士論文》時期,馬克思追求的是擺脫「宗教神權」統治的抽象的「精神自由」,即通過「服務哲學」來喚醒「自我意識」而實現的「哲學自由」。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追求的是擺脫「封建王權」統治的具體的「新聞出版自由」,也即通過「出版立法」來保障政治權利而實現的「政治自由」。在《資本論》時期,馬克思通過解剖、分析和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認識到追求自由僅僅擺脫「神權」和「王權」的統治是不夠的,還必須徹底擺脫「資本」這一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統治的人之「個性自由」,也即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否定資本主義的私有製而重建「個人所有製」,從而實現人之個性全面發展的「最高級自由革命」。

    「歐洲的自傳始於對自由的愛」( 赫勒語) 。在此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說,作為為人之自由而奮鬥的「自由之子」,馬克思的自傳也始於「對自由的愛」。馬克思就是為自由而生、為自由而戰和為自由而逝的。「自由」是馬克思一生所追求和奮鬥的永恒主題,但自由似乎也是馬克思思想中最琢磨不定和爭議不斷的主題。實際上,在馬克思及其相關著作中,自由是有著其自身發展和演進的清晰歷程和具體內涵的。在此,筆者嘗試總結出馬克思自由思想發展的「三部曲」。

    一、《博士論文》時期: 抽象的「精神自由」

    青年馬克思是一個深受青年黑格爾派影響的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者,18 世紀以來的啟蒙思想一直影響和鼓舞著他,他希望把人的自我意識和精神從一切對超驗對象的迷信———宗教中解放出來,實現「自我意識」的絕對自由。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借伊壁鳩魯和普羅米修斯之口,喊出了自己的「自由( 哲學) 宣言」: 「只要哲學還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顆要征服世界的、絕對自由的心臟裏跳動著,它就將永遠用伊壁鳩魯的話向它的反對者宣稱: 瀆神的並不是那拋棄眾人所崇拜的眾神的人,而是把眾人的意見強加於眾神的人。」並強調自己「痛恨所有的神」,承認人的自我意識是「最高的神性」。對青年馬克思來說,伊壁鳩魯和普羅米修斯代表著反抗一切形式的限製人之精神自由的外在權威,不管它是來自宗教教義還是希臘神話。尤其是在伊壁鳩魯這裏,青年馬克思還找到了最明顯、最關鍵的反抗宗教神權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見,馬克思追求的已不再是宗教的高高在上的神之自由,而是現實的人的自我意識的自由。在這裏,馬克思還是和青年黑格爾派一樣,為了獲得絕對的精神自由,反對和否定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因而具有強烈的反宗教色彩,而向宗教開戰是當時德國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主流。

    馬克思之所以選擇把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和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進行比較研究,主要是因為他認為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與斯多葛派、懷疑主義都是古代自我意識哲學的典型代表,而伊壁鳩魯代表的是「抽象的個別的自我意識」,馬克思此時正熱心於自我意識哲學和精神自由的張揚。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認為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只關註原子的「直線運動」,註重的是原子的物質存在,而伊壁鳩魯則還說明了原子的概念本身———它的質料和形式: 「伊壁鳩魯以原子的直線運動表述了原子的物質性,又以脫離直線的偏斜實現了原子的形式規定。」原子不僅是現象世界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是抽象個別性的自我意識的形式原則。馬克思認為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否認原子的「偏斜運動」。原子的「偏斜運動」並不僅是一種物理現象,而是意味著一種擺脫必然性控製的自我意識和精神自由。伊壁鳩魯的原子偏斜作為德謨克利特直線運動的「反題」,既代表人的自我意識對物質自然的否定,也代表人類思想超越盲目命運和自然法則的最終勝利。馬克思之所以對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持截然相反的觀點,主要是因為他認為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直線運動仍然受盲目命運和自然法則的必然性的束縛,而否認偶然性的意義。而馬克思認同伊壁鳩魯的「原子偏斜」觀點,認為偏斜運動打破了「命運的束縛」,「表述了原子的真實的靈魂即抽象個別性的概念」。正是在承認原子偏斜運動和偶然性也即打破必然性和「命運的束縛」而追求個性和自由的意義上,馬克思稱伊壁鳩魯是「古代真正的啟蒙思想家」,他的原子偏斜說是 18 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先聲,他的哲學給人類精神披上了「芬芳的春裝」( 馬克思語) 。不難看出,青年馬克思對伊壁鳩魯的選擇,雖然還沒有完全超出黑格爾的哲學唯心主義,但也預示了未來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聰明的唯物主義」( 列寧語) 之路。

    在馬克思這裏,宗教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他律,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喪失,也是人的精神自由的喪失,他反對宗教把多姿多彩的人類精神變成單一的黑色。在《博士論文》中,為擺脫宗教束縛而獲得抽象的精神自由,馬克思訴諸的已不再是對神的順從和屈服,而是作為哲學的自我意識的覺醒。馬克思主張自我意識哲學自己創造自己的自由,只有自我意識哲學能使人從「阿門塞斯王國」的陰影中脫離出來,投入塵世的「茜林絲」的懷抱。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能夠進行獨立哲學思考的人就擺脫了宗教命運的束縛,從而獲得了精神的自由。也就是說,馬克思是主張通過確立自我意識哲學來通達精神自由的。因此,馬克思此時與伊壁鳩魯有著共同的哲學理想,也即哲學的「目的在於求得自我意識的心靈的寧靜,而不在於對自然的認識本身」。在這裏,馬克思認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心靈的寧靜,比自然本身更有利於精神自由的獲得。所以,馬克思也認同和主張到哲學即人的自我意識中去尋找和實現精神的自由。借用伊壁鳩魯的說法就是: 「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須為哲學服務。凡是傾心降誌地獻身於哲學的人,用不著久等,他立即就會獲得解放,因為服務於哲學本身就是自由。」正是在「服務於哲學本身就是自由」意義上,馬克思把哲學與自由等同了起來,其實質就是自我意識擺脫神的統治就是自由,自由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確立。這實際上也就是馬克思指認的反對宗教的「哲學( 自由) 狂歡」,以致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甚至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由此可見,此時的馬克思是徹底站在黑格爾精神哲學的立場上來理解和追求自由的,而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他作為黑格爾的最優秀的學生頒給自己的「畢業證書」。

    作為一個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此時的馬克思還帶有青年黑格爾派的強烈的反對宗教色彩和黑格爾精神哲學的思辨意味,還意識不到唯心主義哲學那「醉醺醺的思辨」和喜歡幽靜孤僻、自我直觀的實質。雖然他批評康德和費希特只是在天空飛翔,也不太喜歡黑格爾的古怪調子,並強調自己只關心地上的事情,但這時馬克思所追求的作為擺脫宗教束縛也即神權統治的自我意識的精神自由,仍然是一種抽象的、脫離現實的「哲學自由」,還缺乏穩固的現實基礎做支撐。而這正是馬克思後來在《萊茵報》時期開始接觸,並最後在《資本論》時期才得以真正面向和完成的。

    二、《萊茵報》時期: 具體的「新聞出版自由」

    如果說在《博士論文》時期,馬克思追求個性和自我意識解放的「精神自由」只是擺脫了「宗教神權」的統治,那麽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追求的「新聞出版自由」則是為了擺脫「封建王權」的統治。馬克思寫的第一篇政論文章是《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強烈反對的就是普魯士政府的「封建王權」。但這也同時表明,馬克思開始從關註一般哲學問題轉向分析具體的政治現象,也即從「哲學的自由」走向了「政治的自由」。對此,馬克思的傳記作家梅林有著明確的指認: 馬克思已經被一種遠比哲學更強烈的興趣吸引住了。自從寫了評普魯士的書報檢查令的文章以後,馬克思就走上了「政治鬥爭」的道路,現在他在《萊茵報》上繼續進行這個鬥爭,而不再是去「紡他那哲學的線了」。特別是在《萊茵報》上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關於新聞出版自由的辯論》,更是集中體現了馬克思的這一「政治鬥爭」和新的自由追求。馬克思此時最為關心的不再是抽象的所謂精神自由———哲學自由,而是具體的新聞出版自由———政治自由,這也是馬克思第一次真正從書齋走向社會,面向和解決具體現實生活問題的開始。

    在《關於新聞出版自由的辯論》中,對「自由」馬克思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自由不僅包括我靠什麽生活,而且也包括我怎樣生活,不僅包括我做自由的事,而且也包括我自由地做這些事。不然,建築師同海貍的區別就只在於海貍是披著獸皮的建築師,而建築師則是不披獸皮的海貍。」在這裏,馬克思通過與現實的親密接觸而深刻認識到: 「自由確實是人的本質,因此就連自由的反對者在反對自由的現實的同時也實現著自由; 因此,他們想把曾被他們當作人類本性的裝飾品而摒棄了的東西攫取過來,作為自己最珍貴的裝飾品。」由此可見,作為人的本質的自由,已不再是被當作人類本性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就是人類本性自身所必不可少的最珍貴的「裝飾品」。馬克思對作為人類本性的自由的這一理解,也在一定意義上回應了盧梭的觀點: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所以,馬克思在該文的最後借斯巴達人之口號召人們奮起、甚至用「斧頭」去「為自由而鬥爭」: 「你知道做奴隸的滋味; 但是自由的滋味你卻從來也沒有嘗過。你不知道它是否甘美。因為只要你嘗過它的滋味,你就會勸我們不僅用矛頭而且要用斧子去為它戰鬥了。」但此時,通過報紙與現實親密接觸之後,馬克思已不再認為「服務於哲學本身就是自由」,而是強調「新聞出版就是人類自由的實現」。在這裏,馬克思對自由的理解已不再是內在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本身,而是外在的政治權利的獲得和保障,自由報刊就是號召廣大人民為徹底改變他們的社會和政治狀況而鬥爭的有效手段和直接體現。在馬克思看來,書報檢查製度是不自由的體現,而新聞出版自由卻是自由的體現,自由報刊的本質就是自由的本質,也即自由所具有的剛毅的、理性的和道德的本質,自由報刊就是現實的自由。如果人們享有新聞出版的自由,也就享有具體的現實自由: 「自由報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體現,是把個人同國家和世界聯結起來的有聲的紐帶,是使物質鬥爭升華為精神鬥爭,並且把鬥爭的粗糙物質形式觀念化的一種獲得體現的文化。……自由報刊是人民用來觀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鏡子,……自由報刊是觀念的世界,它不斷從現實世界中湧出,又作為越來越豐富的精神喚起新的生機,流回現實世界。」可以說,在《關於新聞出版自由的辯論》中,馬克思已經把自由的本質及其獲得與人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而不再單純依靠精神的自我運動和自我演繹。為此,德國那些脫離現實、喜歡幽靜孤僻而空談自由的所謂的「自由人」和「自由派」,就受到了馬克思的強烈批評: 「把自由從現實的堅實土地上移到幻想的太空就是尊重自由。這些流於幻想的空談家、這些傷感的狂熱者把他們的理想同日常的現實的任何接觸都看成是褻瀆神明」,因此「對我們德國人說來,自由之所以直到現在仍然只是一種幻想和傷感的願望,一部分責任是要由他們來負的」。由此可見,在走出書齋開始接觸現實之後,馬克思已不滿足於抽象的、空洞的、單純說教的精神自由,而是越來越關註具體的、活生生的、現實的人應該享有的各種真實的政治權利的自由。馬克思需要的,是站在穩固的大地上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

    當然,馬克思此時還只是看到和反對封建王權對人的政治自由的限製,還不能深入王權背後深刻認識到和挖掘出真正製約和束縛人的自由背後的強大「物質力量」———經濟利益根源。也就是說,馬克思在這裏還不能具體確定是何種社會關系決定著其他一切社會關系。所以,馬克思此時反對的還只是作為普魯士政府王權的外在體現的書報檢查製度,並意識到「在法國,為革命準備基礎的不是新聞出版自由,而是書報檢查製度」。正是書報檢查製度阻礙了人們追求和獲得現實的自由,並引發了革命。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張通過關於新聞出版的「立法」來保障新聞出版自由: 「新聞出版法就是對新聞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認可」,「法律不是壓製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運動的措施一樣。……恰恰相反,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範,在這些規範中自由獲得了一種與個人無關的、理論的、不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聖經」。由此可見,馬克思在《萊茵報》時期追求的人的政治自由的獲得和實現,寄希望的還不是根本推翻封建王權統治的「革命」,而是資產階級的「立法」,認為有了立法的保障,也就有了自由的保障,所以他才強調「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聖經」。同時,針對封建統治者和所謂資產階級「自由派」對新聞出版自由的擔心,馬克思更是用形象的比喻指出: 「新聞出版自由不會造成『變動的局勢』,正如天文學家的望遠鏡不會引起宇宙系統的不斷運動一樣。」與之相反,新聞出版自由正是人的自由的實現,而決不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在這裏,馬克思認為新聞出版自由才是人的最真實的自由,也是一個社會政治民主文明的體現。

    與《博士論文》時期相比,馬克思此時對人的自由的本性及其實現的理解和追求,確實前進了一大步,他已經從宗教批判前進到了批判政治與社會製度,這也是馬克思離開書齋開始走向社會的真實反映。但總體上看,馬克思對新聞出版自由的理解和追求,還是處於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善良願望和理想主義階段,幻想著通過和平的「立法」來實現和解決問題,仍帶有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在《萊茵報》的實際工作,卻使馬克思第一次遇到了必須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從而埋下和獲得了促使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的「種子」和「原動力」。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馬克思後來為什麽特別強調對「自由」( 市民社會) 問題的解決必須到「政治經濟學」中尋求,而這正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政治經濟學批判」所做的工作。

    三、《資本論》時期: 全面的人的「個性自由」

    如果說在《博士論文》和《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是到「哲學」和「法律」中去尋找自由的真諦及其實現,那麽到了《資本論》及其相關手稿時期,馬克思開始逐步認識到對自由的真諦及其實現所依托的不再是抽象的哲學和形式的法律,而是活生生的、具體的作為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 馬克思語) 。對此,恩格斯後來也有著深刻的認同: 對自由及其可能的追求,「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到「經濟」中去尋找,實際上意味著人的自由的獲得,不僅需要擺脫「神權」和「王權」的統治,更要擺脫「經濟權力」———「資本」的統治。在第一次正式面向和研究政治經濟學的《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已認識到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後來又在作為《資本論》第一手稿的《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中強調,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裏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而在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集大成的《資本論》中,資本更是搖身變成了具有「幽靈般現實性」的統治一切的「自動的物神」。因此,要想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獲得和實現真實的自由,僅僅擺脫「神權」和「王權」的統治是不夠的,還必須擺脫資本這一「神權」和「王權」附體的「經濟權力」的支配。這也是馬克思第一次真正認識到實現自由背後所必須擺脫和克服的巨大物質力量。而馬克思此時已經深刻認識到,要想徹底擺脫資本這一「經濟權力」的支配,僅僅「獻身哲學」和「出版立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及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進行最徹底的「政治經濟學」解剖和批判。

    自馬克思開始真正接觸和研究政治經濟學之後,就逐漸認識到商品、貨幣和資本等這些「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作為支配力量的物與物背後所隱藏著深刻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馬克思《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獨特性和革命性,就在於揭示和強調資本的本質並不是古典經濟學家們所說的「可感覺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超感覺的社會關系」,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生產關系」,但這一關系又是以資本與人之間的統治與被統治、奴役與被奴役、剝削與被剝削的「顛倒」的形式存在和表現出來的。這一關系,像一個巨大的無形的天網,把包括人在內的一切都納入其中,完全受其控製。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裏「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的現實。這一「抽象統治人」的實質,是馬克思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的,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這實際上體現的就是「資本所享有的壓榨工人的自由」( 馬克思語) 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說,在資本作為「經濟權力」的這一強大抽象力量的統治和壓榨之下,工人確實毫無自由和個性可言: 「把工人釘在資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羅米修斯釘在巖石上釘得還要牢」,甚至「把工人的妻子兒女都拋到資本的劄格納特車輪下」。所以,無論形式上還是實質上,工人對資本都是一種「絕對從屬」和「被統治」關系。因此,馬克思在《資本論》時期通過其「政治經濟學批判」所追求和實現的自由,已不再是之前的「哲學自由」和「政治自由」,而是變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為活動著的個人的獨立性和個性的「人之自由」,也即從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走向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在此意義上,《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革命性,還在於使政治經濟學由關於「物」———資本增殖的理論,轉變成了關於「人」的自由解放的理論。所以說,《資本論》的「中心思想」就是: 「把人和人類從壓迫他們的種種勢力的支配下解放出來的思想,對自身命運和全人類命運負責的個性的形成的思想。」也就是說,馬克思最關心的,就是在資本邏輯的全面統治之下人的自由何以可能的問題。因此,突破資本牢籠的無形統治,形成全面發展的人的自由個性,仍然是馬克思從青年到老年,特別是《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和《資本論》的中心主題。

    在資產階級及其誇誇其談的辯護士們看來,以「剝削他人的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私有製是自由的源泉,而作為「看不見的手」支配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規律」,在進行「等價交換」和「自由競爭」的同時,就已經在實現著所謂的自由。也就是說,人類歷史發展到資本主義,通過「私有製」和「價值規律」完全實現了自由,歷史在資本主義這裏「終結」了,古典經濟學和古典哲學在這裏殊途同歸了。但馬克思卻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私有製正是異化和不自由的根源,所謂的等價交換和自由競爭,也只是資產階級所享有的自由,是貿易的自由、財產的自由和資本的自由,對廣大無產階級來說,只具有表面的和形式的意義,只是一種「自由的錯覺」,而決不是真實的自由。為此,馬克思批評資產階級及其辯護士們認為「自由競爭」就是人的自由發展的「同義語」的妄斷: 「斷言自由競爭等於生產力發展的終極形式,因而也是人類自由的終極形式,這無非是說資產階級的統治就是世界歷史的終結———對前天的暴發戶們來說這當然是一個愉快的想法。」在此意義上,馬克思認為作為「看不見的手」的價值規律就是資產階級社會最大的「神話」和「意識形態」,它掩蓋了為什麽等價交換的價值規律反而走向了不等價交換的剩余價值規律。在此意義上,《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實際上也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批判」「德意誌意識形態批判」和「哥達綱領批判」。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們要想擺脫資本的權力統治,獲得真實的個性自由,就必須通過協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基礎上「重建個人所有製」。正是這種重建的「個人所有製」,才能徹底取代私有製而消除雇傭勞動和異化,才能為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建立現實基礎。這實際上就是用「自由勞動」來代替「雇傭勞動」,用「合作化生產」來代替「私人化生產」,用「全面發展的個人」來代替「局部的個人」,從而真正使人從「依附性」和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獨立性」走向共同生產的「自由個性」,最終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 馬克思語) 。在馬克思這裏,「個性得到自由發展」是徹底的、絕對的和全面的: 人應當從一切類型的非人的統治關系———統治、壓迫、奴役、剝削、疏離和異化中解放出來,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真正還給人自己,使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質,實現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所以說,正是《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所實現的「所有製革命」,才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成為可能。

    在馬克思這裏,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實際上也就是「自由王國」的建立,其共同的本質都是使人徹底擺脫外在「必然性」———資本、必然勞動和自然的盲目控製,獲得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對此,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明確強調: 「事實上,自由王國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 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於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因此,「這個領域內的自由只能是: 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於他們的共同控製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只有在此「聯合生產」的基礎上,也即「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 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揮,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在馬克思這裏,「自由王國」的建立和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是同一個過程,都是人擺脫資本的統治而獲得獨立性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也即人的個性擺脫勞動必然性而在自由自覺的自主勞動中展開和實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雇傭勞動也像奴隸勞動和農奴勞動一樣,只是一種暫時的和低級的形式,它註定要「讓位於帶著興奮愉快心情自願進行的聯合勞動」。在此意義上,《資本論》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所追求的廢除雇傭勞動的「勞動解放」,的確是「最高級自由革命」( 塔克語) 。這一「最高級自由革命」的實質,就是馬克思自己所說的「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對「資本的政治經濟學」或「財產的政治經濟學」的偉大勝利。正是在「勞動解放」這一「最高級自由革命」的意義上,我們說體現人的自由個性的「勞動自由」才是《資本論》的靈魂,這一靈魂像一根紅線貫穿始終。也同是在「最高級自由革命」的意義上,勞動才不僅僅是人單純「謀生的手段」,更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馬克思這裏,作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勞動自由」的實現,也就是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說到底,《資本論》不僅是唯物史觀的科學的證明,更是人的「個性自由」的第一次唯物主義實現。

    馬克思「傾其一生」並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健康和幸福」而撰寫的三大卷《資本論》,決不是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和賺錢作合法性論證,更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致富,根本上是為了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自由而鬥爭」。因此,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馬克思「還在努力探求整個世界以及人類自由的原動力」。為自由而鬥爭,正是馬克思所追求的幸福的真諦,他的一生都是在迎著「自由的旭日」而不停地飛奔。中共實行共產極權統治,中共的所作所為與馬克思的自由觀水火不容,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成為反對中共的反共人士。


  • “反贼”根本不是一种政治身份。

    政治身份,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olitical identity,是个人在政治团体中进行活动后,所获得的一种身份认同感,转化到政治行动上,就是近年来的显学——身份政治。

    政治身份可以有许多分类方式,比较常见的是:按照人种(黑人、白人、少数族裔)、按照民族(意大利人、爱尔兰人)按照性别理论(女权主义、LGBTQ+、变性人平权者)、按照财富(中产阶级、无产阶级、金字塔顶)、按照职业(警察、教师)、按照信仰(新教、意面教)等等。政治身份可以重合,甚至可以自相矛盾。比如一个中产阶级黑人同性恋,可能觉得其它黑人的政治诉求难以理解。

    那是不是所有身份都是政治身份?一个爱猫的人和一个爱狗的人是永远的政坛死敌?当然不可能!

    只有参与到政治斗争中的身份才能被称作政治身份。一名同性恋者如果不关心也不知道,本地的市政会议在举行关于同性恋的议题,更夸张点说,他对其它同性恋正在接受矫正治疗根本就是漠不关心,那他的同性恋身份不是政治身份。或许某天,他突然发现,啊原来我们同性恋遭受好多压迫啊。他就会自动获得同性恋的政治身份。

    所有身份都有成为政治身份的潜力。比如爱猫之人,可以发明一套动物物种优越论,从花纹学,掌型学,动物声学,动物神学等多方面论证,猫是比人类更优越的物种。他们的理论在经过爆炸式传播后,收获一大批拥趸,进一步成为政坛当红势力。在长期游说与精心gerrymandering之后,最终成功把“每天一包妙鲜包是每只猫的天赋自然权利”变成宪法修正案。在假想的政治活动中,爱猫之人把自己发明成了一种政治身份。

    话题回到反贼身上,反贼作为一个广泛的普遍的能指,对应的最精准的所指是——对统治者(最模糊的定义上的)心存不满的网民。就和爱猫之人,爱狗之人一样,是一种文化上的身份。网上的自认为反贼的网民们没日没夜吵翻天,也就相当于爱猫爱狗人互相之间的争论。“猫更好,猫爱干净!”“狗更好,狗不会谋划杀了自己的主人!”

    那么中国有政治身份吗?我能想到的只有以陈光诚为代表的“异见分子”。但请注意,正如不是所有同性恋都是政治的同性恋(这个说法好好笑)。很多自我认同为“异见分子”的人,也并不能因为认同,就自动获得政治身份。

    中国还有一些灰色的准政治身份,有的是因为还未成气候,所以还没获得一个名字。最好的例子是援助士佳工人维权的北大左翼学生,还没来得及从“马克思左翼”的身份中分离出来,就被掐死在襁褓里,。还有的是自愿放弃身份认同,比如朱军性侵事件中的弦子,处于各种考虑(最大的还是安全考虑),避开了“女(平)权主义者”的身份。


  • 居然没有人吐槽美国的教育,除了大学特别是常春藤名校实行种族配额让亚裔学生的数量锐减之外,公共教育系统简直成了左派知识分子的试验田,其中尤以公立中学为重灾区。

    宣扬批判性种族理论,从小教育白人孩子你们天生低人一等,需为祖上犯的错赎罪;各种不堪入目的小黄书以性教育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校园图书馆里,鼓励未成年人变性搞同性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把他们培养成共产主义者,诸如此类。

    美国现在出现的许多问题正缘于这些左派知识分子长期把持讲坛洗脑学生的结果,好在家长们逐渐觉醒,要从他们手中夺回子女教育的主导权,不会再放任他们为所欲为。这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没有商量的余地。


  • 关于“六四”事件的杂谈

    当“六四”事件的参与学生于几十年后故地重游,他们更多的是惊叹,惊叹于在墙内,这一场深刻的永远的影响中国的运动,竟在中共的洗礼下,被大多数中国人所遗忘。

    了解六四的,熟系六四的,可能第一时间想到学运、戒严,改革与保守派之争这些词眼,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我想从几方面谈谈六四。

    论社会背景。 在改革开放之时,经济改革不仅仅是现在经济增长上,包括但不限于腐败丛生(官倒)、下岗潮引起的犯罪率飙升、价格改制等等。同时,80年代推行的新闻自由政策也让当时的人们对于政治有更深的理解和参与,营造了一种逐步自由化的社会氛围。

    论党内。 作为一个黑箱政治的党派,内部事情不能单纯的以“改革”“保守”这样分类,除了这一些明确政治思想的人之外,更多的人以一个利益既得者的身份,抱着温和派、实用派、激进派等观念参与党内事务。我们要知道,其实中共元老们并不反对经济改革,而是不赞同政治改革。即使六四后改革派全军覆没,邓小平依然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即使很多人指责邓等人只不过玩得高明点,在垂帘听政,但从客观上,也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政治改革。

    论导火索。 胡耀邦之死一直被认为是学运第一导火索。胡耀邦作为改革派一大精神领袖,由于政治的不透明,民间普遍认为胡耀邦1987年辞职是因为同情自由化,反自由化不力,不按照邓小平的三项原则来而造成,这其实是个误区,虽然邓小平对自由化有警惕,但并没有完全打压,胡邓关系是相当不错的,胡的辞职我认为有几点:胡的身体原因;邓想杀鸡儆猴;党内派系的平衡。总之不能把胡耀邦辞职看作邓对改革派的全面打压,因为在胡之后,赵紫阳开始主持工作,同样也是改革派。

    六四学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因胡耀邦之死而导致的学生自发的哀悼游行,这个阶段的主力是学生,学生并没有很过激,据当事人回忆,秩序是由学生们自发维持的。我看到官方说法指责其中有地痞流氓与外国间谍的混入,这是严重不对,因为在这一阶段,官方是认同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的。在耀邦葬礼结束之后,学生也都陆续回家。但这一起随着4月26日人民日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又称4.26社论)而激化了。 从这里开始到六四的发生,可以看作第二阶段。学运不仅仅是纪念胡耀邦了,更多的是带着其他的意味,如更加激进的推行政改,要求民主,开放新闻自由甚至于最后打出的要求邓下台的旗帜,无疑触动了邓从文革结束以来的最敏感的神经,加之元老们对学运的反感,之后发生的惨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我看到很多人认为邓心态的转变是由于李鹏、陈希同等人的进言。这说法大多不可信,赵紫阳在软禁期间,曾说过一段话:“邓小平如果上当受骗,那就不是邓小平了”这句话若干年之后传到了软禁中的陈希同耳中,同样得到了认可,并说:“如果我陈希同能骗得了邓小平,那你们不是把邓小平贬低了吗,把邓小平说成昏君庸君了吗”虽然六四不能仅仅说成邓小平的意思,但说邓小平是被蒙蔽的就有点言过其词了,邓小平作为从政斗的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一个人,信息渠道肯定比李鹏等人多得多,况且军队的调遣,飞机坦克的听命也都在邓小平的把握之中,军事戒严的决定,绝对与邓小平脱不开关系。

    论示威群众。 示威的群众从初期的学生们,到高潮时,也包括了工人,市民,高级知识分子等,已经不能单单看成“学运”,而是一个复杂的广泛的群众运动。不能排除其中有外国势力的渗透煽动,但要承认的是,大多数示威人们是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和对自由民主的期盼自发游行。有一个很明显的点,当时示威人群打出许多旗帜、口号,都是针对政改的,并没有提物价问题的,这个问题是当时社会争论很大的问题,如果示威群众真的是要颠覆共和国,搞颜色革命,为什么不把这个旗号打出来呢?因为都知道,物价问题也是改革的一部分,没有把这个问题拎出来,正是体现了人民对改革的拥护,对改革的支持,所以说六四是反党反社会反共和国的言论,自然也是谬论。

    当年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人们,是希望政府与他们对话的,而中共仍然摆出一副大爹姿态,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强硬的他们离开,并最终以暴力解决问题。试想中共如果肯放低姿态,对4.26社论进行回应,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走向另一条路,而不是如现在一般畸形。无论怎么说,从第一声枪响开始,中国社会开始缓缓倒退,党内改革派全部出局,只剩下天安门地砖下面的鲜血,默默的保存着记忆。

    “让人民说话,天塌不下来”


  • 大家好,我是刚刚注册好的新人。 偶然看到一个youtuber提到了这里,向往自由的语言环境,可以品尝到高质量的客观讨论,很是欣赏。所以我尝试了好多次终于注册好了。不得不说,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力。 工作的话就是海上跑船。 擅长会探索一些事实真相,也会经常关注热点话题产生兴趣。 创作作品 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喜欢简单清淡,偏咸均可,不可以太甜。 最近一有空我就在关注天朝的报道,譬如说,疫情当下,孕妇很难及时就诊而导致流产,我想说,希望患病的人能够及时有效就诊,希望就诊的人不再医闹且尊重医师等等,愿这个社会少一分戾气。


  • 一定一定。我发现本站很缺乏80年代时期的文章,这是很遗憾的。80年代作为中国革期,被很多人遗忘,事实上作为自中共49建政起,到现在最接近事实上的民主自由期,其经济,文化等也是最自由时期,任何自由民主人士都不应忘记那段岁月,而是要深挖细扒,从中得到经验,砥砺前行,这需要所有人努力。


  • 古代过去与现代和未来不同了,聪明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网络和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中央可以雇佣一百多人的团队就可以管理这些多的县城,这个百人团队向大总统汇报即可。你比如说阿里巴巴就启发了墙国的数字计划经济模式。而县城解构掏空了省的实力,自身又弱小不足以讨价还价,不就是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第二段你说得对,地域矛盾和同地区阶级矛盾是同时存在的。

    我没有说生产要素都要流动,是物质不流动本地雇佣本地生产本地消费,而人才、信息、技术、知识流动,人类未来的贸易模式交易的是知识和信息,而不是交易物质和有形产品。,建议你了解一下工业革命4.0,生产和能源的分布式化而不是传统的集中式。也就是说某地区向另一地区的企业或发明家支付了一笔款,获得了技术产权和方案,然后本地生产本地消费。这不是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而是既保护了本地产业和就业,又高效的竞争,还降低了文明运行的总能耗。是优于目前资本主义的解决方案。

    民主必然伴随着有限的冲突为代价,想要减少冲突可以依靠省会也就是最有实力的那个城邦来协调,减少冲突的另一方面是提供足够的产品满足需求,分配合理减少不公平,人们就缺乏动乱的动力,为什么要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呢,野心家也就煽动不起来民众,而本地军队来源于本地民众,独裁者也就无法培养圈养一个只忠于自己的军人阶层。第三,减少冲突是靠城邦普遍的公民教育,和中产阶级。这些条件都需要时间和准备,在现有帝国内部的这一代群众,如果突然给予他们武力的自由,那是要爆发大量冲突的也就是你说的崩溃。


  • 想到一个关于多党合作的笑话; 长期共存,谢党隆恩; 互相监督,岂敢岂敢。


  • 毛时代输出革命的方式没有错,美国今天其实有在世界各地扶持亲美的政权。但最大的问题是毛时代的中国没有能力在海外扶持一个政权,而且中共扶持的对象在本国也都是扶不上墙的。当年毛泽东扶持马来亚共产党,其实就类似于今天美国人希望通过扶持李洪志颠覆中共一样愚蠢。


  • 中国知名学者郑也夫发声反对武统

    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势力一片喊打、阵阵武统声中,一介书生出面呼吁反战有何意义?郑也夫表示“我是人民的一员,吾道不孤,故我的反对可击碎武统派声称代表人民”。

    作者强调,中国大陆由于言论封锁,“公共平台上反对武统的言论几乎灭绝”,在此背景下发出反战的声音“弥足珍贵”。他认为,“不张嘴就是弃权,都不张嘴就是集体默认武统。”

    郑也夫明确表示“反对武力威慑”,他认为这只能“加剧仇恨”,使仅存一丝的和平统一愿景“丢失殆尽”。

    他举前东德西德为例,两德“长达45年名实齐备的独立”,并未挡住日后统一,如果中国大陆“为统一而威慑,因威慑而成仇寇,滑天下之大稽”。

    他认为,“威慑一旦升级,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均乏退让余地。” 核大国真的开战,没有力量能管束他们不动核武,所以放弃对台武力威慑“迫在眉睫”。

    郑也夫2019年年初曾为中国政治改革发声,他在“政改难产之困”一文直指中共统治70余年带来太多灾难,中共领袖应率领这个党“体面地淡出历史舞台”。他还认为中国知识人没有尽责,“如果他们都忠实于自己的良知,都勇于讲出自己的看法,中国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 八旗遗孽和绿营左棍抱团取暖,同时资助刘仲敬老鼠上桌


  • 李硕刘仲敬估计还是收共青团钱的,有几次看见墙内部分粉红皇汉无头无尾的说过几句汉族是失族者之类的话,还有甚至明着推祟刘仲敬的,甚至有官方背景的习五一还对李硕明砭暗褒的,怀疑这两拨人应该是同一批人,假装对骂实则互相宣传、洗脑。


  • 既然華人的習慣就是不講理。那麼就沒有必要民主化了,還是給共產黨統治好了。要是改朝換代的社會動盪代價,還是換來不講理的政府。


  • 你们会不会觉得女性当国防部长和男性当妇产科主任一样别扭?


  • 应该怂恿天朝办男足世界杯,再预祝北京世界杯圆满失败,关键奥运会太综合,其它国家关注的也少了,而冬奥会很多项目非常专业,因此受制于地理因素为什么一定要选北京作赛场,所以这次冬奥归化一些人就大获全胜了。而男足不管热温寒带全世界都爱玩,而且光男足世界杯产生的gdp就已超奥运会,像这次冬奥热度似乎还没达到女足亚洲杯夺冠的,所以即使习投了好多钱,归化了巴西人也没什么效果。


  • 隨著歷史發展,關係會更差。樹立台灣國族的意識就需要強調中國文化的殖民性。強調中華民國是等同於荷蘭,大清,日本一樣的外來政權。否則服膺中華文化的社會都會有國族認同的困惑。

    近代新加坡,韓國都需要去中國化。而脫離中國時間長的例如越南,他們中學生課文中的<平吳大誥>,類似於越南獨立宣言的歷史文獻。必須強調中國的侵略性,才能擺脫自己亂臣賊子的屬性,突出自身保境安民的合法性。(明朝確實把黎朝看作亂臣賊子,而宋朝看待吳朝更類似於討伐一個五代十國時期遺留的地方節度使)

    哪怕中國大陸民主化以後,我一樣不看好兩岸關係。將來江山變色後,難以避免社會動盪後的經濟低迷,隨之帶來的地方獨立呼聲和國際地位空前下降等問題。民族主義反彈可能性更大。

    試想一下,在台灣,抗中保台可以成為競選口號,那麼在大陸民主化以後,抗台保中一樣可以成為競選口號來調動民族主義,建立共同體意識,抵抗外來意識形態的入侵。

    你即便承認台灣的主權,台灣一樣會把你看作歷史上的侵略者,而你的體量巨大,一樣會把你看作假想敵。

    另外俄羅斯的事情我需要為俄國辯解幾句。頓巴斯和克里米亞都是公投脫離烏克蘭自願加入俄聯邦的。兩地俄語是通用語言,烏克蘭語使用人口遠不及俄語。如果尊重民族自決的話,民主派沒有理由去批評。雖然烏克蘭指控俄國曾經有對其的網絡攻擊,但除非列出足夠的證據說明俄國確實通過網絡滲透造假,影響了兩地獨立公投的結果,否則西方國家就是在雙標。西方人可以承認科索沃獨立,為什麼不能承認這兩個地方脫離烏克蘭?

    當然這裡面確實有俄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普丁大帝的戰略考量。只要是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就不能加入北約和歐盟。


  • 普亭是用愛國/民族主義轉移國內對現狀不滿的注意力吧?和當年阿根廷軍政府發動福島/馬島戰爭的情況類似。一直以為普好歹間諜出身應該比習精靈些,誰知人獨裁久了難免腦殼壞掉,硬要打仗俄國錢包撐得了多久?倒是可以用技術和中國換些糧草,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只能希望歐美不要掉鍊子。


  • 我主张让乌克兰“核武换领土”

    首先既然西方赞同科索沃独立

    就不能否认克里米亚和顿卢民众自己独立或归俄的选择,否则涉嫌双标,无法服众

    But,在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中,乌克兰以放弃全部五千余枚核弹头为代价,换取了俄罗斯“ 尊重并避免使用武力等方式威胁乌克兰现有领土的独立和主权”的承诺,也就是说,按照自己当初的承诺,即使克里米亚和乌东选择独立或回归俄罗斯,俄罗斯也不能接受。

    但显然在克里米亚事件以后,俄罗斯就违背了自己当初乌克兰弃核的承诺,诚然是俄罗斯违约在先,但在既然乌东和克里米亚的收复已经基本沦为泡影,美英也没有任何帮乌克兰出兵收复失地维护国家统一迹象的状态下

    作为当初的第三方担保人,英美有义务,至少不能阻挡乌克兰重新自我进行核武装,泽伦斯基总统近期也已经提及了重新拥核的构想,我相信,这个解决方案对乌克兰人民是合理且公道的


  • 我只是想让香港人明白,香港独立完全是做梦。因为就算共产党垮台了,中国人民也不会支持香港独立,而且中国也永远有实力武力消灭港独。


  • 中国如果打香港国,根本不用派遣军队,只要给香港切断水源供应,然后海上和空中封锁香港,事实上给香港国断水断粮。这会导致几个月之后香港国公民之间就易子而食,根本不用交战香港国就崩溃了。


  • 中国实现民主化的时间很可能是在2047年之后,因此中国民主化以后也不存在“香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

    况且《中英联合声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尔爱兰联合王国政府签署的,新中国政府不遵守也说得过去。


  • 港台当年的辉煌都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牛逼,而是因为中国在毛时代闭关锁国造成的。因此港台在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反而是不正常的,今天的港台并不是衰落了而只是回到了原位。要知道,在1949年之前,上海都是强于香港的。

    20年前香港的GDP占全中国的五分之一,今天香港GDP只占全中国的百分之二。中共不在意香港也很正常了。未来的香港估计就是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几个大城市之一。


  • 小粉红会支持"留岛不留人"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今天台湾年轻人只是反对和中国统一,并不是反对中共专制。


  • 我见过他们骂玩大陆游戏的同胞为‘舔共仔’,真的挺无语的


  • 没错,反俄情绪就是欧美白左挑逗起来的,左X早晚会为后悔逼反了俄罗斯这个天然的保守派盟友。苏联解体后,北约是反欧洲传统价值观,甚至反欧洲基本盘的新华约,早就成了左派的玩物


  • 美国法国左派引狼入室纵容黑命贵胡作非为的那几个城市,像什么芝加哥底特律布鲁克林、巴黎马赛,治安情况比基辅差多了


  • 新疆问题是一个死结。

    现在有一大堆维族人就是不想当中国人,不管中国是否民主,反正他们就是不想和汉人当同胞。

    但是汉人的主流民意是坚决反对新疆独立的, 如果习近平敢让中国退守嘉峪关,那么今天批判习近平迫害维族人权的人会用更强烈的指责抨击习近平卖国。

  • 1
  • 3
  • 4
  • 3
  • 3
  • 9
  • 2
  • 6
  • 7
  • 3